刘长卿李嘉祐皖南诗歌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长卿李嘉祐皖南诗歌考 刘长卿、李嘉祐皖南诗歌考 摘要:唐代皖南地区处于南北往来的交通枢纽地位,许多诗人曾行经此地,留下了丰厚的唐诗文化遗产,这是当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珍贵文化资源。据考证,刘长卿曾于上元二年(761)、宝应元年(762)3次途经皖南,有3首诗歌、一联残句传世;李嘉祐则是于上元元年(760)年末途经宣城,有一首诗歌传世。 关键词:刘长卿;李嘉祐;皖南;诗歌 中图分类号:i2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028-04 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富饶,风光迷人,尤其就是流经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一线的长江水道更是唐人往来中原、湖湘与吴越之间的交通要道,故而存有唐一代,大批诗人都曾往来、盘桓于皖南地区,存有数量众多的杰出诗作在此问世,这也构成皖南地区可观的唐诗文化遗产。然而截止目前,除了李白、杜牧等极少数诗人之外,大多数唐代诗人在皖南地区的有关活动情况尚未赢得学界高度关注,皖南地区的唐诗文化资源也没能获得适当的注重。有鉴于此,本文挑选唐代诗人刘长卿、李嘉祐的皖南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作的文学创作背景考据为切入点,厘清两位诗人在皖南地区的具体内容活动行迹,以大力推进皖南唐诗文化研究的深化、细化。 一、刘长卿皖南诗歌考 刘长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天宝末年进士及第,历任长洲县尉、中转并使推官、言淮西、鄂岳中转领后、睦州司马、随州刺史等官职。刘长卿为中唐前期著名诗人,尤长五言,自号“五言长城”,存有《刘随州集》传世,存诗五百余首,其中存有3首诗歌、一联残句为写于皖南地区者,诗如下: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万里猿啼割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属于。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1]。 前往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留辭前苏州韦魏人 白云乖始愿,沧海有微波。 列茨科耶之争趋府,妄动欲负戈。 春归花殿暗,寒傍竹房多。 耐可机心息,其例如羽檄何[2]。 奉使鄂渚至乌江道中作 沧洲不复恋鱼竿,白发那堪戴铁冠。 客路向南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3]。 路经宣州 敬亭暮色晴临道,句水寒流澹不波[4]。 有关刘长卿的生平经历与作品系年,目前学界尚无较为详尽的研究,其代表作当发推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下文缩写《笺注》)与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勘》(下文缩写《校勘》)。然而有关刘长卿的皖南行迹,两书所录即为彼此扞格者,也均存有未确者,今托福之如下: 关于《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诗的写作时间,《笺注》与《校注》观点不同。《笺注》认为此诗是刘长卿由贬谪待命所在的江西量移浙西某地之时所写,“广德元年夏秋,长卿已有江左诗,则量移当为广德元年(763)中事。……又按广德元年夏秋浙东州县陷于袁晁,长卿取道宣州等地北归,盖为此故”[5]。“唐时由饶州赴江东,可取道宣州,舟行经新安江而下。按诗意,此诗(指《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诗)当作于量移东归时作。”[6]《校注》认为上元二年(761)“长卿由南巴北返,先至余干,中间曾赴宣州使院。由于此时有敕令重推旧案,并通知长卿回苏州(集中有《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诗),于是乃离余干,北上过宣州东还”[7],此诗是“上元二年(七六一)秋返苏州途中作”[8]。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需先辨明刘长卿在上元二年(761)之前被贬谪南巴的具体情况。 有关刘长卿被贬谪南巴(今广东电白附近)之事,《笺注》《校勘》观点亦存有相同。《笺注》指出刘长卿虽有被贬谪南巴之命,实则短居江西洪州、余干一带,并未真正到任南巴[9]。而《校勘》则考据刘长卿于乾元二年(759)到任南巴,上元二年(761)春遇赦北归,居余干[10]。刘长卿存有《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追赠袁赞府》诗,诗题下晋初“时经刘展平后”,刘展之乱被讨平在上元二年(761),诗中又提及“湘路去过回去雁处,江城斜听到伯牙时”[11],可知刘长卿此前已经路经湖南衡阳(衡阳存有回去雁峰)一带。以唐代交通路线来看,湖南长沙、衡阳一带为相连接岭南之地的交通要道,就刘长卿此前行迹来看,也只有被贬谪南巴的途中才有可能经过此地。刘长卿Seiches《恩敕轻发推并使牒冲前往苏州,次前溪馆并作》诗,尾联云:“天南一万里,谁知得获救。”[12]由此可见,刘长卿的确曾在上元二年(761)之前存有岭南之行。《校勘》所言为虽说。《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诗中提及的“万里猿啼割断”“渐旗本近北,不见踪影鹧鸪飞”,味其句意,应当就是自南方离谪之地启程途中所写下,似乎就是作于贬谪南巴启程之后。而且诗中存有“旧路青山在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