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头长诗中重复的运用及意义
【摘要】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关键词】重复;意象;意境;场景;内蕴
【中图分类号】g631.2【文献标识码】a
《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是石头的一首长篇作品,诗中运用了大量的重复,配合以叙事因素,赋予了诗歌别样的观感,从而织就了诗歌从反叛到平实、从极简到浑然的独特境界。解构主义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将重复进行了分类:一是文本细微处的重复;二是文本中事件和场景等要素的重复;三是文本与其他作品的重复。而石头长诗中的重复元素也正与米勒所罗列的分类对应起来,它们的审美意义及其中隐藏的思想情感也是该文本的核心所在。
重复在文学创作中做为一种手法或现象,并使作品文本有著相同的发展向度。语辞的重复,在诗歌中大量存有。《送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添置了很多重复意象,尤为注重的就是地点意象。“过西柳林、东柳林、刘家堡。”“往前就是西蒲村、南蒲村。”相似的描述方式在诗中比比皆是,它们充斥了诗人一天之内行路的历程,和时间意象相配合,为全诗构筑了有规律循环的整体故事情节框架,沦为了结构诗歌的一种方式。同时,地点名词貌似规整直观的罗列,其实涵盖存有奔跑途中个人状态的记录。
意象的重复还体现诗人好恶。“车辆呼呼地扬起尘土,裹挟着尾气,害我呼吸。”“汽车”“城市”等意象传递着诗人对城市及其工业产物——汽车、汽油的厌恶之情。“路边杨树疏朗,喜鹊叫,上下穿梭。”杨树“疏朗”,柳枝“飘扬”,喜鹊“陪着我”,对于自然景物,诗人是喜欢的。然而“沿途没有一条河流不是脏的。/没有一条水渠不是脏的。/脏水重复着脏水。/家园丢失着家园。”两句双重否定,两句回环往复,强调着现代文明下诗人对受到污染的大自然的叹息。“这些年,膨胀的欲望到底结出多少恶果。”欲望控制下的人类、残害家园的人类,是叙述者所痛恨厌恶的,失望层层叠加,于是诗人高呼:“好的东西不能出山。/水一出去就脏。/空气一出去就脏。/人也是。”
除意象之外,石头诗中的语言及句式都很存有特点,形成对惯常诗歌文学创作及审美思维的对付与叛变。首先就是语言的揉合,书面语甚至古语、口语、方言乃至俗语,重复交错发生,共存于石头的诗作中,且彼此人与自然相融。例如“有妇买手套”,“柳枝升起着伊人的长发”使用书面语同时不含古语的韵味;“找见饭店,喝两大碗面,交十元”则采用了口语、方言乃至俗语。其次,句号的采用、极简的抒发及顺利完成的、终极的骂人方式,消除崇高意味,构成格言化、哲理化定义。例如第47节,奔跑、念佛、体温都就是自己的事,谁也替代没法。前六句用六个句号,将原本三个排比句回收,导致写作的停滞,剥夺诗句“意”的力量,最后一句“脸红也就是自己的事。”前后落差非常大,与惯常诗歌文学创作及审美思维构成猛烈的对付与叛变;最后,本诗很少采用技巧故意抹粉,诗句反显自然,整体表现朴实的内容,构成浑然的境界,甚至个别句式规整,颇为僵硬,例如第5节,眼泪、春風、每个人、自己,层层环环相扣的抒发传达内心执著。“你难受你的,我跑我的。”用等距整体表现悲观坚毅。“把湿鞋煮在火炉上。/把洗脸了的袜子烤干。/天黑得只剩寂寞。”寂寞生火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平静中守其味,拙钝中见到其真。
意象的重复,容易带来意境与场景的重复。“雪”作为意象贯穿全诗始末,出发前等雪,出发后求雪,直到雪来,一路与雪相伴。天已黑,周围“黑黑的,静静的”,雪掉在脸上,也是“黑黑的,静静的”,诗人的心境正如雪粒,将自己与黑色相融,平和宁静。大雪覆盖了世界,“脱离了任何时代。”雪后的古镇干净而和谐,“雪花替我把身后的脚印盖住。”浑茫天地,只留雪花片片飘落,只留一人独自行走,这脚印、这雪花难道不都是“我”吗?雪花抹去的脚印也是“我”与过去的告别,是坦然与执念的告别,是灵魂与身体的和解。
一路奔跑,一路责问,“深信自己习气太重,毛病太多。”眼见“山越来越低。/人越来越大。”于是诗人挑选向苦而求,不断磨练。“你难受你的,我跑我的。”疼痛不断重复,“把脚从鞋里拿起去,使它也舒展舒展。”脚与身体仿佛就是拆分的,因向店主接水固非,从身体至灵魂都深感疲倦而耻辱,至店家为“我”烧水,“我”“再把脚从鞋里拿起去,舒展舒展。”脚和“我”终于重回一体,从身体至灵魂都获得了真正的收紧。然而疼痛感愈演愈烈,“左脚和左小腿依旧肿疼,”“右脚也已经开始闹别扭,”直至不能自已心扉,“简直就是必须把心生吞活剥回去。”诗人拖着腿,一次次迎苦痛。“疼痛就是多余出的。/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