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pptVIP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1. 机械法— 收集同样大小的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 选择性滤膜法: 2. 调整生理条件法: 温度、光、限制因子等 3. 抑制DNA生长法: 四、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根据微生物对氧需求量的不同分为: 好氧菌、 微好氧菌、 兼性厌氧菌 、 厌氧菌、 耐氧菌。 Aerobic, anaerobic, facultative, micro-aerophilic and aerotolerant anaerobe growth A small amount of agar has been added to keep the liquid from becoming disturbed and the redox dye, resazurin, which is pink when oxidized and colorless when reduced, is added as a redox indicator. A: obligate aerobes B: Anaerobes C: Facultative aerobes D: Microaerophiles E: Aerotolerant anaerobes 2. 厌氧培养: 物理除氧法:煮沸法、表面封闭法、抽真空法、无氧气 体取代法。 化学法除氧:焦性没食子酸法、厌氧罐法厌氧培养箱培 养(特种催化剂法)、还原剂法。 1. 好氧培养 平板培养、斜面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液体振荡培养、通气搅拌培养。 厌 氧 培 养 第三节 微生物的变异 一、非遗传变异 二、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细胞形态 形态突变型 菌落形态 营养缺陷型 生化突变型 抗性突变 抗原突变 致死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 其它突变型:毒力突变、糖发酵突变、产量突变等 按表型分 温度敏感型突变 (二)突变的特点: 1)不对应性:环境与变异无对应性 2)自发性:非人为的诱变因素下发生 3)稀有性:生物体的自发突变率为10-10~10-12 4)独立性:一个基因的突变对其它基因突变无 影响 5)诱变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10~105倍 6)稳定性:突变性状稳定、可遗传 7)可逆性:有回复突变 (三)基因突变的机制: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在非人为的情况下由于遗传 物质的微小变化引起的性状变异。 原因可能是: 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 2)自身有毒产物的积累; 3)互变异构效应; 4)环出效应等。 2、诱发突变: 是指微生物在人为诱变剂的作用下所生的突变。 机制: 1)碱基对的置换(点突变):转换和颠换 2)移码突变: 诱变剂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 增添(插入)或缺失所引起的突变,是DNA分子 微小损伤。 3)染色体畸变:缺失、添加、倒位和易位 第五节 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后,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基因重组——分子水平的杂交 一般杂交——细胞水平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Measurement of cell growth Total cell count (direct observation under microscope) Viable count (plate count or colony count) Spread plate method Pour plate method The plates required to have between 30 and 300 colonies. 一、直接计数法:总菌数法(死菌+活菌) 1.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2.电子自动计数器计数法 3.比浊法 4.滤膜法: Measuring cell density: Turbidity vs Cell density 液 二、间接计数法:活菌法 1.平板计数法:广泛用于各种样品的检测 方法:(1)涂布法(菌长在表面) (2)混菌法(菌长在表面和基内)优点: 缺点: Viabl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