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中国地区云及其辐射特性丁守国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简 历丁守国,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博士后本科,1988-199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工作,1992-1998,河北省气象局科研所;硕士,1998-200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指导老师:秦瑜教授;博士,2001-200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指导老师:石广玉研究员研究领域:云-辐射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云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云辐射相互作用不同云特性对气候的影响(云高,文献)国际计划简介ISCCP资料简介全球背景云特性描述中国地区云辐射特性分析引子云总是与一定的天气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卫星图像中云系的移动和变化来预报天气,能够大大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云作为天气来临的信号,有助于我们提高预报天气的能力 根据气候模式中辐射程序相互比较计划(ICRCCM)对用于GCMs中的不同辐射程序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当代用于气候研究和预测的GCMs中,云和辐射及其相互作用的处理不当,是造成误差和不确定的主要来源在气候模拟和预报中,云是阻碍我们探索气候变化的最大障碍云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云能调节地气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和水分循环的平衡,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云的存在能够极大地改变长、短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影响到地气系统辐射能量的收支云还是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大气中水分循环过程同时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云气候云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表明:云特性(如云量、云高和云水含量等)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全球和区域气候产生重大影响(Wetherald and Manabs,1987 )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也会引起云特性的调整这种关系就产生了一个复杂的气候反馈系统国际计划简介 因此,近年来对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的气候效应的研究极为重视,云—辐射相互作用在一些大型科学计划和试验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气候模式中辐射程序相互比较计划(ICRCCM) 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ISCCP)地球辐射收支试验(ERBE)美国能源部(DOE)的大气辐射测量计划(ARM)全球能量与水份循环试验(GEWEX)其它有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云—辐射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有些重要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我们还不太清楚:云和辐射相互作用是如何进行的(机制)?云特性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气候(云的气候反馈) ?在变化了的气候中,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云的气候响应)云—辐射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云顶冷却和云底加热改变云中的温度层结;晴空和云区冷却率的不同,可以增加向云系的辐合;大范围的晴空辐射冷却对环境具有去稳作用。Tao(1996))Heating/cooling rate at different locations不同云高对短波辐射加热率的影响SZA=40云的厚度H=2km;LWP=200 g/m2;Re=10um;云底高度分别取:1,3,5,7km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波辐射对云顶的加热效果随云底高度的增加愈加显著。向上、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 与晴空大气相比,云能够大量反射入射的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能量大大减少,对下垫面起冷却作用。二、不同高度云层的长波辐射变温率云的厚度H=2km;LWP=200 g/m2;Re=10um;云底高度分别取:1,3,5,7km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波辐射云底加热、云顶冷却的效果随云底高度的增加愈加显著。向上、向下的长波辐射通量 与晴空大气相比,云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了向外空间出射的长波辐射能量,云所在的高度越高,其向外射出的能量越少,即高云的增温效应更显著。全球温度变化趋势分布图(1976-2000)气候变暖上个世纪最后20多年全球增温显著(IPCC,2001)东亚包括中国地区,是全球变暖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王绍武,2001)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图(1856-2003) (对1961-1990平均的偏差)气候变暖:整个90年代是自有器测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10年(IPCC,2001)有必要:研究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中国地区云特性的变化,即云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目的回答:云是如何响应近年来中国地区气候显著变暖的?利用ISCCP D2云气候资料集,分析近年来中国地区云变化,得到云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回答:近年来中国地区云的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是正还是负?利用ISCCP FD云辐射通量资料,分析得到中国地区云辐射特性的变化,给出近年来云特性的变化对中国地区气候的反馈方向(+/-?)结合气候资料,分析不同云特性变化的原因,以期从中提取人类活动对云的影响信息以往针对云气候特征的研究都是采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研究对象也仅限于云量,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可靠的云特性资料。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建立的云气候资料,使得系统研究云的不同特性及变化规律成为可能。I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