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伤寒论》脉法心得
《伤寒论》脉法心得
转 载
▼
标签: 杂谈
关于张仲景的脉法心得,我觉得只是学习到了一点皮毛,自己曾整理了一点,今天在找书时,突然看到了,已经搁置了很长时间了,今天有点时间,顺便整理一下,即可作为加深自己的记忆,也为了防止丢失,特记于此。
内容很多,需要逐步整理,因此需要一点一点的加入。
学习伤寒论的脉法,主要还得要结合我编写的“伤寒论本旨新解”总结一篇,以及我画出的哪个图,不然到后面不容易理解了。
1.脉象的阴阳定位
我们都知道,人的脉象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左右手两个,那么是如何来分阴阳,分部位的。在这里就用到我画的那个图了,至于在这个图上的理解方式,与我们平时教科书上的是一样的,只是在理解思路上有点不同。那个图上画的是个圆形的,而在我们身体上表现的确是分开的,分就分在左右手上,为什么左右手分阴阳,我们先把定位明确了,在说阴阳。
左手 肾==肝==心
从下向上,肾位于下,肝位于中,心位于上,从中基上来看, 水能生木,木能生火,形成了从下向上的生长关系。他的运行也合乎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完美结合。自然界中,水在地下,肝木输运水液上升而布散,上达与心包,制约了心阳之热,在这输运过程中,体现了
人体津液由下向上升发的过程。也就是表现了人体阴的升发,或者说, 难道只有阴的升发,没有阳的生长,那肯定是有的,只不过阳的生长时由少到多的,所以脉外的气又称为少阳。
右手 肺==胃==肾(命门)
右手的定位则是从上向下,肺位于上,胃位于中,肾位于下, 在自然界中,空气中的水由上而下,由上而外,最终到达于肾。这再看我画的那个图,肺卫运行从上下达于肾,内行于阳明之里。在右手的脉象中,体现了人体心阳的布散运行情况,表现了阳气从心肺出, 布散于全身,最终到达于肾的整个过程。
注:在这里没有提到脾,那是因为脾的作用表现在左手的功能上。我们在后面再说。
以上是我对脉象的大致定位,可能与教科书上不一样。不这样理解, 那张仲景在伤寒论书中提到的脉象就不会很好的来分析与理解了。
左手主阴血,为阴血之升发的表现,右手主阳气,为阳气之布散的表现。阴血是从下向上升运,阳气是从上向下潜降,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结合自然界的规律来增加认识,冬至四十五天阳气升,也就是说, 冬至是阴气最寒冷的时候,属于肾的季节,冬至以后,阴血开始升发, 阳气也开始生长,所以这时候的阳气属于少阳,阴寒为主,以阳为辅, 所以阴阳争拒而寒甚。到立春阳气逐渐增强,而阴寒逐渐减退,在这里的升发过程,人体是与其相适应的,所以左手的脉象就是体现了阴血与阳气逐渐生发消长的过程。
举个例子,阴虚阳亢的脉象在左手上表现的是弦数的,为什么弦数
的,肾阴亏虚,不能制约吸附于肝血中肾阳,导致阳气旺盛,充斥于络脉而出现脉弦数,细分起来,脉数是因于阴虚,而脉弦则是因于肝气,为什么阴虚与肝气有关,那就结合肾气来说了,肾气吸附于阴液之中,发挥着肾气的固涩作用,如果肾阴亏虚了,那肾气的作用也就减弱了,肾气减弱了,固涩作用也就减弱了,居于脉外的肝气,既失去了阴液的濡养,又失去了肾气的固涩,致使肝气运行加速,出现脉弦。
如果阳气不足,阴寒太过,则会出现脉沉弦,沉则主水,津液偏盛, 那为什么脉弦,张仲景曾说“脉双弦者寒,偏弦者饮”,所以弦脉也主寒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因为脉外的肝气主输运阴津,以上升, 如果肝气输运减弱,脾肾之阴不能正常的输运,停聚于肝脉内,则会出现脉弦,这也就是肝气郁结引起脉弦的原因,只不过肝气郁结的病机是肝气生发不利,与阳虚阴寒太过的不同。
所以说,理解左手的阴阳问题时,主要是对定位的确认,其次才是阴阳气的不同表现机理。
右手主阳气的运行,阳气的运行是靠经脉来完成的,心阳运行于经脉内,由卫气在脉外运行,促进心阳的布散,一是布散于肌表来温养, 一是布散于胃肠道来温养,所以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则是针对卫气的运行的不同的部位而定的。宣发则是卫气行于外,肃降则是运行心阳布散于胃肠道,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所以张仲景的麻黄汤,用麻黄宣发对外,用杏仁肃降对内,用桂枝通行心阳,借助麻黄与杏仁来解表散寒,所以在脉象上,与外邪有关的看右手的脉象,与内伤有关的
看左手。但是,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至于为什么,因为右手的脉可以按照经脉来理解,是卫气运行的,是偏于对外的,感受外邪,卫气与经脉首当其冲,为人体之外藩篱。
总之,个人根据张仲景的意思,可以看定张仲景当时的认识思路。
---
左右手分阴阳,寸关尺分部位,浮沉分表里。这是大概,至于细分起来,那就是根据各个部位再分阴阳的不同。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书中,很少提到很详细的脉象,只是提到如,脉浮紧,脉浮缓,脉迟, 脉弦细,脉大等等,这是为什么,这就要看整个条文的意思了。
对于左右手分阴阳,很多同行都不认同,为什么?这就取决于对张仲景的条文的认识不深入,脉阴阳俱浮,脉阴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