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和核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ntact me;CHAPTER 9;OUTLINE;Background about Ribosome;Ribosome structure ◆核糖体(ribosome)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al),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RNA(rRNA), 占60%, 蛋白质(r蛋白质), 占40%。;;Structure of ribosome;核糖体的类型;?Mg2+ 浓度对大小亚基的聚合和解离的影响: ◆70S核糖体在Mg2+的浓度小于1mmol/L的溶液中易解离; ◆当Mg2+ 浓度大于10mmol/L, 两个核糖体通常形成100S的二聚体。 ;镁离子浓度对核糖体的影响;?各种来源的核糖体亚基组成;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编辑课件;核糖体的装配;原核生物rRNA前体的加工;核糖体结合蛋白;核糖体的合成与装配;;Ribosome Function 核糖体的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Three binding site for tRNAs;编辑课件;肽链合成的起始;IF2;原核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的区别; 肽 链 的 延 长;;;IF3 -mRNA-30S三元复合物;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核糖体蛋白与rRNA的功能;?与mRNA的结合位点 ?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又称A位点 ?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又称P位点 ?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E位点(exit site) ?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 (即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 ?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 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 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r蛋白质的主要功能;问题;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抑制核糖体与tRNA结合) ☆抗生素 ☆嘌呤霉素;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polysome);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polysome);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及其演化过程;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DNA代替了RNA的遗传信息功能;蛋白质取代了绝大部分RNA酶的功能;核糖体与癌症;单一蛋白质突变控制核糖体生物合成;高等生物: S6:小鼠中去除40s核糖体蛋白质S6,直接导致了核糖体生物合成的缺陷和细胞增殖的降低。而S6磷酸化可以被癌细胞中失调的细胞外信号进行调节。S6磷酸化与特异的一组被称为TOP的mRNA翻译相关(TOP:a terminal oligopyrimidine bract in the 5’ untranslated region(UTR))。由TO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本身即为一种原癌基??,因此,TOP基因的表达失调也许启动了肿瘤的发生。 哺乳动物中,S6磷酸化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提高归因于另一种激酶S6K2的存在。 ;S3a :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显然单个核糖体蛋白质删除在许多模型组织中可以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但是对核糖体蛋白质的过量表达还没有清晰明朗的认识。核糖体蛋白质S3a过量表达可以诱导NIH3T3细胞转型突变,并在裸鼠中诱导肿瘤的产生。S3a诱导转型突变的能力依赖于其抑制程序性死亡的作用,因此S3a也许引起了抗凋亡蛋白的上调。 ;癌症和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先天性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已经被确定与核糖体蛋白质S19突变相关 ,一种由于核糖体合成缺陷而使机体具有癌症易感性的疾病。 在Drosophila中,仅一个核糖体蛋白质的突变既可以造成minutue表型。先天性障碍性贫血病人,在出生时有一个生长不足,表现为严重的生长迟缓现象。 两这是否具有相同的发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阐明。;A protein bound to a specific DNA sequence will interfere with the digestion of that region by DNase I. An end-labelled DNA probe is incubated with a protein extract or a purified DNA-binding factor. The unprotected DNA is then partially digested with DNase I such that on average every DNA molecule is cut once. Digestion products are then resolved by electrophoresis. Comparison of the DNas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