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重温革命岁月, 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单元导读: 本单元主题是“革命岁月”。 《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宏大壮阔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写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战友、为了战争的胜利,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五篇文章虽然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往事,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都是让我们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让我们体会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七律·长征 相关资料: 1、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2、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省)、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因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用处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学习目标: 会写“律、崖”等4个字。 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 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七律”“长征”,朗读诗歌,在读通读准的基础上,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结合注释,了解诗中提到的地名,初步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 借助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大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学习生字词。 勾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词,再工整地写在下面,每个词语写两遍。 仔细观察本课会写的生字,再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合作探究: 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本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全诗围绕“ ”来写,本诗的结构特点是“ ”。 读诗歌后三联,思考: 红军所面对的“难”有哪些?通过哪些词你体会到了红军“不怕难”? 红军所面对的“难”有: 。通过“ ”等词体会到了红军不怕难。 如何理解颈联中的“暖”“寒”? 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更喜”? 因为红军翻过岷山,就会进入陕北,胜利大会师就不远了,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所以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 全诗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菩萨蛮·大柏地》的创作背景与主题理解。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全词体现了伟

文档评论(0)

151****5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