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混同及其法律规制.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格混同及其法律规制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法律或法学”中“理论/案例”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4716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人格混同及其法律规制 2 一、对齐玉苓案的分析 3 1.该案侵犯的不是受教育权 3 2.该案被告侵犯的也不仅仅是债权 4 二、对人格混同的分析 6 (一)从案例发展出来的独立的侵害人格权类型 6 (二)人格混同与侵犯姓名权 7 (三)人格混同与损失 8 三、人格混同的法律规制 9 注释: 12 文2:城市房屋拆迁及其法律规制 13 一、 城市房屋拆迁的理论与现状 13 (一)城市房屋拆迁的产生和发展 13 (二)现存规制拆迁的法律依据 14 (三)对城市房屋拆迁实务的分析 14 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指导原则 15 (一)法律至上 16 (二)法律公开 16 (三)司法独立,司法机构和非司法机构须界定清楚 16 (四)保障法律的稳定性 16 (五)平等保护原则 16 (六)公平补偿原则 17 (七)自愿协商原则 17 三、“公益性”城市房屋拆迁及其法律规制 17 (一)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17 (二)“公益性”拆迁的程序 18 四、“商业性”城市房屋拆迁及其 法律 规制 19 (一)拆迁当事人地位失衡 19 (二)行政权力非法介入 20 (三)补偿标准欠公平 20 (四)强制拆迁制度非法适用 21 注释: 22 参考文摘引言: 23 原创性声明(模板) 24 文章致谢(模板) 25 正文 人格混同及其法律规制 文1:人格混同及其法律规制 2001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的齐玉苓冒名上学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案件的基本事实是:1990年原告齐玉苓被济宁商业学校录取为委培生,被告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的策划下从滕州八中领取了齐玉苓的通知书,并以“齐玉苓”的名义进入济宁商校学习。1999年齐玉苓以陈晓琪等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一审判决仅认可原告姓名权受侵害,驳回其受教育权被侵害的主张。原告不服,上诉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请示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作出《关于以侵害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1]25号)二审法院根据此批复,判决认定被告侵犯原告姓名权的行为,实质侵害了原告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判决一经作出,即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这一判决“开创了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先例”,也有人认为裁判民事案件不得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对判决的依据提出质疑。这一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宪法可不可以作为民事裁判的直接渊源,本文不拟讨论,至于“宪法是否应当司法化”更是宪法问题,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仅就该案侵犯的客体及导致的损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对齐玉苓案的分析 对于齐玉苓案,最高法院的法释[2001]25号批复指出:“经研究,我们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显然,最高法院认为该案中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而梁慧星教授则认为,被告侵犯的客体是原告与济宁商校之间的教育合同,即“该冒名上学的侵权行为侵犯的客体,不是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而是齐玉苓依据与济宁商校之间已经成立的教育合同所享有的债权性的权益。”①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或不全面的,分析如下: 1.该案侵犯的不是受教育权 首先,所谓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源于我国《宪法》第46条,该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宪法学者的解释,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指国家应保障公民有通过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途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权利②。可见,受教育权与其说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不如说是国家的义务。我国《宪法》第19条也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从这些规定我们不难得出判断:我国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的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这也可以从宪法的本质得到佐证,因为根据现代宪政理论,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