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而 (1)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示几种意义: ①表示并列关系,如: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国之才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左传·文公十六年》)。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执其手而与之谋。(《国语·句践灭吴》) ②表示顺承关系,如: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③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五蠹》 ④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四》)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思考: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韩非子·五蠹》) 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与谓语动词。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捕蛇者说》) (3)连接主谓结构,即连接主语和谓语, 表转折或者假设。如: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战国策·赵策三》)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3.则 连接动词性词语、形容词词性词语和分句等。 连词“则”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可理解为“就”、“便”等。如: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段太尉逸事状》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 《梦溪笔谈·杂志》 (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可理解为“那么”、“那么就”等。如: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民贫则奸邪生。(晁错《论贵粟疏》)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晁错《论贵粟疏》) 这种“则”如果用于平行的两个分句,那就形成对比,例如: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句践灭吴》 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韩非子·五蠹》) (3)表示转折关系。 ①用于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表示后项的行为和情况与前项相反,可译为“反而、却”如: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黔之驴》 ②用于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表示后项的行为和情况与前项所未曾料到的,可译为“却、原来已经”。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论语·子路从而后》 )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古代汉语常用 介词、连词 一、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 古汉语的常用介词有:于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65课件.pptx VIP
- 2025年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docx VIP
- 第3章 知觉和模式识别.ppt VIP
- 公开课饮酒其五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VIP
-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设计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df
- 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吊装方案.doc VIP
- 中医操作评分标准.pdf VIP
- 5.1 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农广校说课大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