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2、生试读,读出节奏。指名读,齐读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默读,思考:诗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诗中写了
哪些景物。
再自由读,同座讨论每句诗的大意。
反馈: 前两句:
(1)、“铺”的读音。这个字说明说明?六七里说明什么?
(2)、“弄”什么意思?笛子“逗弄”了什么?是它逗弄的吗?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四声”是什么声,“三四声”说明什么?这么空旷
的原野“三四声”你说是怎样的境界啊?
(3)、这里的“六七”、“三四”不是具体数字,一个说明“少”。
学生说说诗意。
后两句:
、读后问:这两句写谁?指导看图,用一句话概括图意。这幅画表明
什么时间?这幅画之前,牧童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指导理解“归来饭饱黄
昏后”:这句讲谁?“添”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归来”、“饭饱”
两件事,“黄昏”表示时间。三个词,按照我们放牛啊、劳动啊的生活经
验,你们觉得应当怎样的顺序?调整语序也是理解故事的一种方法。谁说
说这句什么意思?
、后一句什么意思?
牧童晚饭后,不和家人相聚,不和伙伴玩耍,甚至连蓑衣也不脱,手
握笛子,与晚风为伴,以天当被,以草地当床,你能不能猜一猜,他为什
么会一个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这个牧童,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呢?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安详、恬静、舒适)。
三、各种形式练背诵。
四、拓展:读有关牧童的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宋代诗人
雷震描绘过一幅牧牛归来图《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
口吹。”
另一位唐代诗人栖蟾也写过一首《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
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
无是亦无非。”
宋代诗人黄庭坚自幼聪颖,七岁就写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
如君。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五、作业,把诗改写成短文。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写清。
板书牧童七八里宽阔(景)三四声静
卧月明安详、恬静(事)
27古诗三首《牧童》教学设计
定州市大渡河小学
鲍晓华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
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2.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
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
境; 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
2.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四、教学准备:
1.读准字音,通读诗词句,认识生字词。
4.适当批注,并对疑点进行标注。
5.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童年》歌曲节选,学生猜测歌曲的名字 《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令人留恋的,童真童趣依然会激发诗人的创
灵感。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古诗,回忆童真。
出示27古诗三首,讲明学习第一首
(二)出示《所见》图片,回顾引入。
1.出示“牧童骑黄牛”的图片,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张图片之后会想
到哪句古诗。
2.课件出示《所见》古诗,大家齐读,勾画“牧童”一词,引出今
天的讲课内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复习以前学过的古
诗,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
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
趣。)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