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2、鉴赏文章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自己设想一个考前周末夏夜出游的情境。 掌握下列词语: 袅娜、梵婀玲、峭楞楞、媛女、櫂、敛裾、鷁首徐回、幽 僻、霎时、蓊蓊郁郁 2、再读课文,了解体悟主要内容。 本文共10段,请同学大致复述课文内容。男生读(1.2.3.10)段,女生读(4.5.6.7.8.9)段。 男生:深夜出游 小路漫步 独处思考 回家感受 女生: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荷塘周围 想起江南采莲 记起《西洲曲》 3、由概括内容体悟散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心理感受。 男生阅读的段落重在记叙议论抒情,女生阅读的段落重在描写。 作者心理:不宁静(出门散心)愉悦(赏荷塘月色美景)思乡(想起江南故乡的采莲)。 二、深入研读 提问、思考、讨论: 1、作者开篇那种“颇不宁静”的心结(心事)最后是否得到了开解(释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 ①作者通过欣赏荷塘月色体会到了独处的妙处,释然了。 (独处和宅不一样。‖学习是休息的另一种解读。) ②对江南采莲热闹场景的描写反衬自己现在的孤独寂寞,内心更不宁静了。 原文: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幸福和痛苦源于比较。‖没有经历痛苦,就无法真切体会什么是幸福。) ③开头结尾对妻子的叙述,可见妻儿的不理解,难以释然。 (朋友知己,贵在同经历、共患难,如此,才可有类似的思想境界。‖一生中,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很少。) ④“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由“现在、平常”可以看出无法释然。师生都有感触,结合自身生活境况,互相交流。 (社会角色,集体生活,必然需要我们克制。‖偷得浮生半日闲。) 鉴赏: 写景状物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提问: 研读第四自然段,结合平时自己对荷塘、荷花、荷叶的观察,看看哪些语言是自己写不出来的,小组体会讨论写景的手法和技巧。要求:每组至少画出一幅荷塘月色图。 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因为我们很少观察月光下的荷花,所以用了“博喻”的手法,即一本体、多喻体。突出了荷花晶莹剔透、若隐若现、纤尘不染的美。强调:“掩映”一词。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因为我们很少细嗅花香,缺少静心感悟自然的心境,所以用了“通感”的手法,以听觉来写嗅觉,突出香味若隐若现的特点。强调:中国文化中的“朦胧美”,以含蓄婉约为美。 ③凝碧的波痕 因为我们平时只注意赏花而忽略了绿叶,所以,用了“比较”的手法,将荷塘写出了海的气势,绿叶成波。突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美。 提问:研读第五自然段,鉴赏作者是如何描写月光的。 月光是什么样子的?真是个简单却残酷的问题。而作者却将月光比作牛乳轻纱。写月光离不开写月影,光影如名曲,又是通感,以听觉来写视觉。月色如梦月色如曲,怎一个美字了得? 三、拓展探究 1、作者观赏完月下荷塘的美景后第六段结尾一句却是: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如何理解这种“热闹”?作者为什么说“什么都没有”? 通过此处生疑,来探究这篇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蝉声蛙声和开头提到的孩子们的欢笑,展现了和平时期平民百姓世俗生活的日常热闹场面。而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教师,在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中国的情况下,是参加革命还是暂时逃避?其孤独寂寞苦闷彷徨是别人无法感知的,更是妻儿无法理解的。 写景状物的最终目的还是抒情议论,而散文是最适合抒发个人情感的文体,适宜独白和告白表白。 补充名句: 在默默里算着,七千六百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选自《匆匆》)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境。读完,谈谈对朱自清这个文人知识分子形象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表达)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2、读“趁年轻,我偏要勉强”写读后感 作业要求: 根据补充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补充材料: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詹青云 大家好,今天我们跟对方有三个根本的分歧: 第一是成功路径不同。我方承认,聚焦没有问题,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完全知道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