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语史纲要 第三编 汉语词汇史 第四章 谚语和成语的发展.pptVIP

汉语史纲要 第三编 汉语词汇史 第四章 谚语和成语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谚语和成语的发展 第四章 谚语和成语的发展 上古谚语和成语的形式比较接近,都以四字格为基础,相当一部分成语是由谚语转化而来的。中古以后,谚语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而成语的形式则趋于稳定,谚语和成语逐渐分道扬镳。 目录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第二节 中古以后谚语和成语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上古汉语中已经产生了很多谚语,文献中称作“谚”、“语”或“言”,因为谚语都是来自民间,有时加上“鄙”“里”“野”等修饰语,或者加上说明其流行区域的修饰语。上古的谚语大多是说明一般性的道理。 一、上古的谚语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登、崩,蒸部。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左传·隐公十一年》)度、择,铎部。 例如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一、上古的谚语 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知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祥、殃,阳部。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舞、贾,鱼部。 语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语曰:“唇亡则齿寒。”(《穀梁传·僖公二年》)范宁注:“语,谚言也。”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移、亏,歌部。 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战国策·韩策一》)口、后,侯部。 鄙语曰:“利令智昏。”(《史记·平原君列传》) 鄙语曰:“不知为吏,视已成事。”(《韩诗外传》)吏、事,之部。 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孔子家语·子路初见》)舆、居,鱼部。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百、若,铎部。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慧,质部;势,月部;质月合韵。基、时,之部。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 例如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一)先秦的成语 成语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先秦时成语数量较少,有的是从谚语转化来的。 二、上古的成语 众口铄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本是谚语。《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后转化为成语。《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众口铄金,今自聊摄以东,姑尤以西者,此其人民众矣。百姓之咎怨诽谤,诅君于上帝者多矣。一国诅两人祝,虽善祝者不能胜也。” 狼子野心:狼子虽幼,本性凶残。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为谚语。《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后转化为成语。《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弗视。” 例如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二)汉代的成语 第一是来自先秦文献。 二、上古的成语 抱薪救火:语出《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汉代“抱薪救火”成为成语,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汉书·董仲舒传》:“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其亡益也。” 道听塗说: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塗说,德之弃也。’”汉代“道听塗说”成为成语,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塗说者之所造也。” 例如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二)汉代的成语 第二是来自先秦典故。 二、上古的成语 鸡鸣狗盗:据《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汉代“鸡鸣狗盗”成为成语,指有卑微技能的人。《汉书·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例如 第一节 上古的谚语和成语 (二)汉代的成语 第三是汉代新出现的成语。 二、上古的成语 尸位素餐:比喻居位食禄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143125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