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4.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分析能力。
伶
官
传
序
伶
伶官
伶官传
序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俳优、伶优)。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欧阳修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主修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独撰《新五代史》,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其文叙事简约,富有波澜;语言酣畅,自然凝练。《伶官传序》便体现了这一特点。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讲起。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短短53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称帝后,迷恋伶人,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迷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伶官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感慨此事,写成《新五代史•伶官传》,本文是为此所作序言。
读课文,梳文意,找出文章的论点、依据和结论句。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依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你还能想到哪些史实?
越王勾践
文帝景帝
唐太宗
蜀汉后主
陈后主
宋徽宗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卧薪尝胆
文景之治
以史为鉴
乐不思蜀
后庭遗曲
练瘦金终致被掳
疏通文意,并回答三个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天命:上天的命数。
人事:人的作为。
原:推究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之:代“这个道理”
1.观点句(论点)
2.依据(论据)
3.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盛衰之理,
是天命也是人事
庄宗得天下,
与其失天下
①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作者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岂非人事哉!”一叹一问,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②亮出论点“盛衰由于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是“盛衰之理”的最有力的证明。一“得”一“失”与一“盛”一“衰”相照应,领起下文。
疏通文意。思考:受箭时用了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怎样的态度?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以:连词,相当于“而”
以:介词,用把拿
约:名作动,订立盟约
而:但是,却
恨:遗憾
其:表祈使语气。一定。
无:勿,不要
乃:第二人代,你,你的
请:敬辞,恭敬地(取出)
以:介词,用把拿
前:名作状,在前面
及:等到
纳:收藏
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思考:受箭时用了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怎样的态度?
明确:写受箭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受、藏、请、盛、负、纳,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的态度是:
恭恭敬敬
思考:第二段为什么要详写晋王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