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词义推断》课件.pptxVIP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词义推断》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虚词词义推断 1 壹 贰 叁 学习目标 推断方法 过关斩将 目 录 2 壹 学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虚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推测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3 贰 推断方法 4 一、结构推断法 一方面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5 一、结构推断法 另一方面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 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6 二、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7 三、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 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 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 8 四、例句推断法 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舍义了。如“朝野 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微波入焉”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 9 五、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 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 10 六、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相如说和氏壁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壁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是应解释为“才”,表条件。 11 七、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12 七、代入筛选法 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 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 2.副词,译 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 3.通“呵”,“喝问”; 4.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 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13 八、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14 叁 过关斩将 1.下面语句画线词语词性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但微颔之/但手熟尔 B.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C.以我酌油知之/康肃笑而遣之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 15 叁 过关斩将 【解析】 A.但:只/只; B.尔:罢了/你; C.之:代道理/代卖油翁; D.而:表转折/表修饰。 故选:A。 16 叁 过关斩将 2.选出画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C.或王命急宣   一食或尽粟一石 D.实为河之巨呃  何陋之有 17 叁 过关斩将 【解析】 A.自:从/如果; B.间:中间/参与; C.或:有时/有时; D.之: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C。 18

文档评论(0)

165****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0043014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