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筛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筛选 组长:高鸿飞 组员:刘光明,何笑军,董慧,王志昆,胡明慧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以从西南大学各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黑曲霉作为出发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离。利用酸分离法和变色圈法进行初步筛选,以产酸能力的强弱作为复筛指标,筛选到了一株稳定,高产柠檬酸的优势菌株。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柠檬酸产生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紫外诱变育种法探究高产菌诱变的较佳时间。 【关键词】:黑曲霉;酸分离法;变色圈法;筛选;正交试验;诱变 柠檬酸又名枸椽酸,是目前以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重要有机酸之一。产柠檬酸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酵母,黑曲霉是迄今为止产柠檬酸最佳的微生物之一。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筛选柠檬酸的黑曲霉高产菌株,并对其培养基的配置及最佳产酸条件进行探索,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其筛选工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出发菌种从西南大学食堂周围,山顶,试验田土壤中分离获得。 1.1.2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成分硝酸钠3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MgSO4-7H2O)0.5g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制法:加热溶解,分装后121°C灭菌20min。1.1.3其他柠檬酸,可溶性淀,Deniges试剂,蔗糖NH4NO3,KH2PO4,MgSO4-7H2O,漠甲酚绿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KMn044溶液1.2实验方法1.2.1黑曲霉筛选的流程土壤-稀释分离-变色圈平板-挑菌-纯化-摇瓶初筛-产物鉴定一复筛一正交实验-最优组合-诱变育种1.2.2黑曲霉的分离与鉴定 采集表层以下5-10cm处土壤,称1.0g土壤迅速倒入装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配成10-2的土壤菌悬液,然后用移液管将其稀释到10-3、10-4、10-5倍。分别吸取10-3、10-4、10-5倍稀释液注入到酸分离培养基上以及涂布到察氏琼脂培养基上,静置5min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内35C培养3-4d,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挑选出黑曲霉疑似菌株。1.2.3黑曲霉的初筛将上述所得菌种连续划线接种到初筛培养基平板上,在37C的恒温培养箱培养3-4d后,发现菌落周围有黄色的变色圈(漠甲酚绿指示剂遇酸会产生颜色反应)。快速测定菌落及周围变色圈直径的大小,选择生长较快、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相对较大者作为初筛菌株。并利用Deniges试剂(HgO1g溶于20ml0.2L/LH2S04中)鉴定柠檬酸和用0.1429mol/L的NaOH测定产酸量241.2.4黑曲霉的复筛将初筛到的黑曲霉(变色圈明显)接种到摇瓶培养基中,发酵3-5d,重复培养一次。然后用0.1429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mL的发酵液,记录各自消耗NaOH的体积和计算产酸量。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浓度。选取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蔗糖、NH4NO、KHPO,MgSO4?7HO每个因素各取三个水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L9(34)以优势黑曲霉所产柠檬酸的产酸量为评价指标。这样各个营养成分的浓度也就较为容易地确定下来了。 1.2.5柠檬酸鉴定及产酸量的测定 柠檬酸鉴定 利用Deniges试剂(HgO1g溶于20ml0.2L/LH2S04中);取过滤液和对照液各约5ml,放入试管内,力加Deniges液lml,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至沸。逐滴加入20g/LKMn04溶液。若有柠檬酸存在,则出现白色沉淀。 产酸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将过滤液充分摇匀,取10mL于150mL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欧作指示剂,0.1429mol/LNaOH滴定酸度。 1.2.6紫外照射诱变育种 紫外诱变基本流程示意图: 水洗稀释成106个/ml 出发菌株一孢子悬浮液一待处理液紫外线射分离单孢子点种 处理液一平板一培养成熟一平板 选菌摇瓶培养 一培养成熟一测酸度 2结果与分析2.1在初筛培养基上用肉眼观察菌落特征:平板培养基上初为白色、平坦,后中心微隆变黄色,再变棕黑色。培养3-4d后然后挑取平板上单菌落的菌株黑色的孢子丝到显微镜上观察。查文献可知菌丝特点为:初生菌丝为白色,菌丝较长,呈绒毛状;基内菌丝透明,有横隔;部分菌丝特化的壁厚、膨大的足细胞,顶囊明显膨大,多成球形,表面生辐射壮小梗,顶端分生孢子串生。但实验中并未观察到。 2.2黑曲霉的初筛由于初筛培养基中加有漠甲酚绿指示剂,黑曲霉产柠檬酸与之反应,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透明的变色圈。变色圈与菌落直径比例大小对产酸的影响,见表1。 表1变色圈与菌落直径比例大小对产酸的影响 菌落序号 变色圈直径/菌落大小 产酸量 A1 1.7 0.07 A2 2.3 0.15 一般认为,变色圈与菌落直径比例越大,菌株的产酸能力越强。这是因为透明的变色圈是柠檬酸与漠甲酚绿反应的旺盛、产酸能力强。 2.3黑曲霉的复筛 复筛的主要目的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