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8 页
隧道工程(第一标段)—第二篇隧道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PAGE 2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8 页
工程概况
项目区位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年),四横线分流道在规划路网中为一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位于快速路四横线南侧,近期西接凤中立交至内环,向东设鹿角隧道后接现状内环及天鹿大道,采用主干路系统。
远期往西接白市驿隧道至成渝高速,往东以设高架上跨渝南分流道、学府大道,设鹿角复线隧道向东延伸穿过樵坪山与渝湘复线或者渝湘复线高速(武隆高速)相接,采用快速路系统。
本项目是四横线分流通道上关键的一段,西起学府立交西侧,东至内环鹿角立交。
1.1区位图
项目概况
鹿角隧道工程西起于南岸区与巴南区交界处的二塘,再向东延伸穿越铜锣山后,终点接内环快速的鹿角立交。鹿角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双向六车道隧道,净宽13.0m,净高8.0m,洞间距42m,设计速度60km/h,双向6车道。
线路左线起讫里程:ZK3+767.073~ZK7+488.937,全长约3.72Km,其中ZK3+767.073~ZK3+905.03段纵坡坡度为0.5%,ZK6+645.00~ZK7+488.937段纵坡坡度为2.8%,其余段纵坡为1.7%;
线路右线起讫里程:YK3+753.792~YK7+495.584,全长约3.74Km,其中YK3+753.792~YK3+901.15段纵坡坡度为0.5%,YK6+580.00~YK7+495.584段纵坡坡度为2.8%,其余段纵坡为1.7%。
鹿角隧道工程卷册划分及设计文件组成
本册为鹿角隧道工程(第一标段)第二篇鹿角隧道(左线ZK3+767.073~ZK7+488.937、右线YK3+753.792~YK7+495.584段)施工图设计,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分册:
第一册 土建工程
第二册 隧道营运设施工程
第三册 管理用房及附属用房
第四册 交通工程
本册为鹿角隧道工程第四册 交通工程。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分离式双洞双向六车道)。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60km/h。
3)限界:净高H=8.0m,净宽B=13.0 m
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阶段鹿角隧道段交通工程无意见。
设计标准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50/T 548.4-201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16311-2009)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09)
《突起路标》(GB/T 24725-2009)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16)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14)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
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交通反光标志、标线、突起路标、轮廓标、立面标记、LED信息屏、变道抓拍。所有带电设备由隧道供电专业配电,并在隧道内预留线缆管道。
交通安全设施
设计原则
遵循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简洁、不重复、清楚明晰且结合地方实际的原则,并从本段交通标志结合交通标线以及其它设施综合考虑的角度出发,严格依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50/T 548-2014)等标志规范,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
确保安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障行人和车辆运行安全,保障道路自身安全。
重视环境保护:不破坏周边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
行车舒适:从驾乘人员角度出发设计交通工程系统,力求做到在本段行车舒适。
景观协调:交通工程设施应与周边景观协调一致。
结合本段与规划道路的具体情况,为实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新理念,全面提高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并考虑将来路网改造,对部分路段预留相关设施。
设计流程为先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再进行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