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常见的比较类型(1)内容、情感比较。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要读懂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歌的标题,标题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作者境遇、心情的不同,也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歌中的意象,诗歌往往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歌的末尾句,古人在写诗歌时常常卒章显志。相关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大热五首(其一)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注)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8.此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都表达出对农人艰辛劳作的同情,但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异同,请简要分析。8.同:两诗都在结尾表达了自己不从事农耕生产,却能饱食的惭愧之情。以此表达对农人劳作的同情赞美。异:① 本诗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夏日的炎热,以此衬托农人劳作的艰辛,从而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② 白诗先描写农家人人忙于夏收的场景,再特写拾穗妇女的悲惨遭遇,以此突出农人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现实。以此表现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点训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2.《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相同点:两首诗都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白诗中的“曲中闻折柳”,李益诗中的“吹笛唤春归”,“大雁尽北飞”都表达回乡的渴望。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对大雁北归的自由的羡慕。诗人想归而不得归的愁怨。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重回仕途的春天。诗人作为一名迁客,看到春到大地却不暖人间,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自然的春天一同到来,含有不尽的怨望,难言的惆怅。(2)意象、意境比较。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感的组合。意就是作者的情感,象即诗歌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具体语句相关,意境与诗歌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诗歌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在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树梢。11.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11.【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解析】?此题属于比较鉴赏题,题干中已明确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意象和情感。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找出各句诗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猿鸣极哀,诗人通过猿的叫声,渲染了巫峡的凄清,表达了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林”。诗人借此写出了秋天巫峡的凋零衰败之气,表达了内心的凄苦。《晓行巴峡》描写三峡,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万井、二流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清丽的景物之中的闲适之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稍解别离情”可知,诗人还有一点淡淡的思乡之情。(3)语言赏析比较。鉴赏诗歌的语言时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最后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等;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4)手法、技巧比较。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既要熟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