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节赛龙舟知识课件PPT(播放带动画)
大型龙舟:每队桨手16人、舵手1人、鼓手1人、标手1人、候补8人。 小型龙舟:每队桨手12人、舵手1人、鼓手1人、标手1人、候补8人。 与赛人数若不足规定人数时,以弃权论。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端午节赛龙舟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第04部分 端午节赛龙舟诗词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 赏析 日落时分,暮云四合,是谁,吹一声竹箫,袅袅不绝,引来了围观的众人。踏着棹歌渐次激昂的鼓点,争先出发的端午龙船如离弦箭一样地划过,风一般地带走了人们的呼喊与心跳。大河彼岸,人群深处,林花之间,俨然有一位佳丽踯躅观赏,那逶迤在绿叶繁花间的裙摆,洒满了初夏娇艳欲滴的芳菲,不知是刺绣的巧妇所为,抑或是天然的神工妙笔。 唐.储光羲 《官庄池观竞渡》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踟蹰仙女处,犹似望天河。 赏析 三千健儿划着扎彩的龙舟,飞速向前,满江是喧闹的锣鼓声,热闹非常。日暮时分炊烟升起,人群已经散去。远处,不知谁吹起了幽怨的笛声,勾起江底沉魂的幽绪。 唐.李群玉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赏析 水边的人家,没有制作龙舟、高悬锦标,及做那样大排场的时间与金钱,但是用小舢板与布标一样可以享受到端午竞渡那刺激而原初的快乐。 清.钱琦 竞渡齐登舢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台湾竹枝词.竞渡》 赏析 端午时节,民间自家制作装饰的龙舟年年都列队竞技,有不少身手矫健的子弟把船划得如飞燕野凫一般快,每次竞技的场面都是龙舟如云,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清.王士禛 重午龙舟岁岁陈,轻凫飞燕各如云。 瓦官阁下黄花涨,别有凌波水上军。 《南唐宫词.其一》 粽香情浓 端午节安康 D - U - A - N - W - U - J - I - E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 * 第一部分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 赛龙舟起源传说 第三部分 不同地区的赛龙舟 第四部分 端午节赛龙舟诗词 粽香情浓 端午节安康 D - U - A - N - W - U - J - I - E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 第一部分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 赛龙舟起源传说 第三部分 不同地区的赛龙舟 第四部分 赛龙舟诗词 目 录 what do we know CONTENTS 第01部分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端午节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书钞》卷一三七引晋.葛洪《抱朴子》佚文云:“屈原投汩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竞渡,或以水军为之……州将士庶,悉临观之。” 《寰宇记》卷一四五《襄州风俗》引《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举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意存拯溺,喧震川陆。风俗迁流,遂有竞渡之戏。” 第02部分 赛龙舟起源传说 --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