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2
PAGE 31
专题07 作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材料作文
1.(2021·辽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大家展现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的《国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鼓励大家认真阅读。但也有人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人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少年当自“精神”强
有部分同学以“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为由进行公然质疑“中国精神”,无知小儿,陋之甚矣!殊不知,同为一班少年,见识却如此鄙陋。殊不知,少年当自强,自强当自“精神”强。
慨思良久,寄语三问,与汝共勉!
一问:中国精神的渊源流长,翩翩少年你可知晓?
言不必称尧舜禹,只论近代百年事;前者太过于遥远,近代却更有说服力。纵观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波澜壮阔;从精神层面来讲,何尝不是一部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而它的载体就是一篇篇的传世名篇,从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从孙中山的《国事遗嘱》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到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近代百年屈辱,却犹如凤凰涅槃重生,背后的力量便是不屈不挠、始终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爱国是其核心,有其做支撑,便力量无穷,无坚不摧。
二问:当今中国伟大成就的精神力量来自何方?
且不说北斗55颗卫星的成功升空组网,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向世人证明了我国足够强悍的实力;也不说华为自力更生逆势而上,成就了大国企业的风范,不向美国屈服的风骨;还不说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就只说抗击新冠肺炎的成功,对千百万条生命的及时救援,便令世人惊叹。而这背后的精神力量来自何方呢?源头便是不屈不挠、始终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爱国是其核心,爱国精神如何传承?阅读是重要途径。
三问:同学,青春正值年少,你拿什么精神作为抵御岁月风霜侵蚀的核心力量?
都知少年好,都说英雄出少年,而少年称雄的核心支撑便是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而作为中国少年,中国精神便是我们最强大的支撑;有其支撑,便能独步天下成万人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而中国精神的获取和汲取,便是通过传世的精神阅读,通过阅读富含中国精神的诗文来感知、来感受、来感动、来践行。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物质的存在终难抵挡时光的侵蚀,唯有精神的坚强才能在时间的深处熠熠闪光,精神的强大远胜于物质的坚硬,物理如此,中国精神亦如此。所以如花朵般娇艳鲜美的少年更应通晓此理,少强则国强,少年当自“精神”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
【审题】由材料+任务+要求三部分构成。这个材料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伟人代表及他们的“中国精神”。其中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有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从“未来”的角度展现的爱国精神;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的坚韧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毛泽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红色精神等等。除了材料中给出的这些,考生还可以扩展思维,补充“中国精神”的内涵,比如“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精准扶贫精神”“抗疫精神”等。通过思考这些,考生会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初步的了解。材料部分还给出了某些同学的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任务部分是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要求部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是告诉考生,要肯定“中国精神”,即使在当代,中国精神也不过时。考生要论述“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不能笼统地说;要阐明为何、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立意】1.中国精神永不过时;2.继承并发扬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3.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精神;4.弘扬中国精神,在困境中崛起等。
【素材】1.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作文-2021-2022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原卷版).docx
- 作文-2021-2022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四川专用)(原卷版).docx
- 作文-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
- 作文-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
- 作文-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北专用)(解析版).docx
- 作文-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北专用)(原卷版).docx
- 作文-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吉林专用)(原卷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