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二、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23。童年的发现
-—惊人的发现
师:9岁的费奥多罗夫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师:他的发现起始于什么?
生:起始于梦中飞行。
生:谁能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我”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发现的呢?
生: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héng)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师:谁还能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师: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借着这些优美的词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师:能跟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或想到的吗?
生:人为什么会在睡梦里飞行?
师:作者想到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师: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作者还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生1:“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生2:“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生3:“人怎么会是鸟?
师:“我们”一连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仔细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我觉得这些问题中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师: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老师给出“我们”满意答案了吗?
生: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师: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但老师的话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接下来作者是怎么做的?
生: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生:“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师:用心朗读这句话,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初步感受到“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作者想出了什么“眉目”?
生:“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地球万岁原创教案版.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寄情山水第11课望岳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新人教版(1).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新人教版.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 语文S版201.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拓展阅读 急功近利 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2.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5 壶口瀑布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负荆请罪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doc
-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天的怀念教案2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天的怀念教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