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氢键 氢键的形成: 氢键是由两个负电性原子 (N, O, S等) 对氢原子的静电引力所形成,是一种特殊的偶极-偶极键 它是质子给予体X-H和质子接受体Y之间一种特殊类型的相互作用,是H原子和电负性很强的杂原子之间作用的键,即X-H···YR 在氢键中,最常见的质子给予体有OH、NH,而SH是很弱的质子给予体。质子接受体均有未成键的p电子或π电子,通常有OH、OR、NH2、N(芳香氮)、NH-R、卤素、SR、C=C、C=N等 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 氢键 在生物体系中,基本溶剂水以及蛋白质、核酸等都含有大量能形成氢键的基团 药物进入生物体系以及构成特殊状态与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氢键对分子的取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常见的氢键在羟基和胺基之间形成 生物体系中超分子的自组装离不开氢键的参与,如DNA分子中的A:T及G:C残基间的氢键作用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氢键 氢键的大小及方向: 氢键的大小通常由氢键的键能来描述,它是指发生下列过程所需要的能量 X-H???YR→X-H + Y-R 氢键的键能比共价键弱,比范德华力强,在生物体系中通常为8.4~33.4kJ/mol (2~8kcal/mol)。键长为0.25~0.32nm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氢键 氢键的方向用键角来表示,是指X-H与H???Y之间的夹角,一般为180°~125° 最强的氢键是X、H、Y均在一条直线上,即键角为180° 非直线型氢键比直线型弱,一般只有8.4kJ/mol (2kcal/mol)左右,比水分子氢键的特征值20.9kJ/mol (5kcal/mol) 弱得多,但许多这样的弱作用的合力是很大的,对稳定生物大分子的高级结构起重要作用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 氢键的分类 按氢键强弱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依据谱波学和晶体结构数据进行分类 分类 ?OH (cm-1) r(O???H) (nm) 实例 弱氢键 3200 0.270 H2O (冰、水合物) ? ? ? R-OH (醇、酚) 中强氢键 2800~3100 0.260~0.270 R-COOH (羧酸) 强氢键 700~2700 0.240~0.260 MH(RCOO)2 (酸盐)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 氢键的分类 两种特殊形式的氢键: 对称氢键,即氢键质子位于给体和受体原子间连线的中点,已知的实例有KHF2和二甲酸氢钠等 分叉氢键(或称多中心氢键),即一个质子给体X-H可与两个或三个受体Y形成氢键。在一些生物小分子水合物晶体中,分叉氢键比普通氢键出现的机会更多一些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 3.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作用力,是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吸引另一个原子外围电子所产生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是一种比较弱的、非特异性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非常依赖原子间的距离,当相互靠近到大约0.4~0.6nm(4-6?)时,这种力表现出较大的集合性质 范德华力包括引力和斥力,涉及四种作用力 静电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排斥力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 范德华力 按照量子力学的微扰方法所得到的能量分解,可将范德华力的能量表示为: E = E引+ E斥 = E静+ E诱 + E色+ E斥 式中E静、E诱、E色、E斥分别是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斥力所表示的能量。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 Techniques in receptor research 尹长城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系 第一页,共五十二页。 参考资料 参考书 受体研究技术 贺师鹏 胡雅儿 夏宗勤 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实验室网页 第二页,共五十二页。 1. 受体概论 第三页,共五十二页。 1.1 受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1.1 受体概念的发展历史 100多年前,J.N. Langley发现箭毒能明显对抗烟碱的收缩效应 指出药物可能和细胞中某种特异成分结合而发挥作用,当箭毒与这种接受物质结合就阻断了烟碱的作用 他称这种特异成分为接受物质 (receptive substance) 第四页,共五十二页。 1.1 受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1.1 受体概念的发展历史 P. Ehrlich认为细胞上有许多侧链,当细胞上的侧链基团和毒素分子的基团结构上互补形成类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两个基团可相互结合 P. Ehrlich将细胞上的这些侧链称之为受体(receptor) 根据受体理论,研究不同类型化学物质对锥虫的作用,提出了化学受体 (chemoreceptor) 的概念 第五页,共五十二页。 1.1 受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1.1 受体概念的发展历史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