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故事:朱门立雪名公多(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门立雪名公多(上)   ——《判词经典》之二十五   李广宇   周敦颐折狱立辩。    杨时侍师立雪。图片均选自《孔门儒教列传》。   这篇朱门立雪,是要说说朱熹和他的弟子,他们当中颇有几个很会写判词的。日本历史学家小岛毅在《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一书中就这样说过:   《清明集》所收判词的作者们,也就是“名公”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朱子学派的人物。开头三篇文章(不是判词,而是对官吏的告诫)的作者就是那位真德秀;接着上场的蔡杭,全书收录他的判词超过七十篇,自祖父以来他们家三代连续师事朱熹。由此可见,本书的编者应该是属于朱子学系统的人物,由此体现的就是他们的地方统治的理想形态。   朱门立雪的标题,当然是从程门立雪套用而来的。程门,说的是北宋时伊川人程颐,他和他的哥哥程颢并称“二程”,均是道学(即理学)的创始人。大程二程学问难分伯仲,但个人性格却迥然不同,据二程的弟子讲,程颢饶有风趣,程颐“直是谨严”,也难怪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程颐身上。传说是,弟子杨时来洛中向程颐问学,虽然年已四十,但“事伊川愈恭”。“一日见颐,颐偶螟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杨时是二程很看重的弟子,当他学成返乡时,程颢曾道:“吾道南矣!”后人对杨时推崇,还因为“杨时三传而有朱子”。朱熹虽说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但也是以传承二程思想为己任的。他不仅为二程编次《程氏遗书》和《伊洛渊源录》,《近思录》也多采周张二程四家。他曾说:“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这是《濂溪先生像赞》中的话。濂溪先生又是谁呢?他是二程的老师,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所以我们在讲朱熹和他的弟子之前,不妨先讲讲他这位老师的老师。   周敦颐是与王安石同时代的人,比安石长四岁,据说,安石提点江东刑狱时,与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朱熹《周敦颐事状》云:“先生家世道州营道县濂溪之上。姓周氏,名敦实,字茂叔。后避英宗旧名,改敦颐。”黄庭坚曾经这样评价周敦颐的为人:“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友人潘兴嗣尝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   苏东坡诗云:“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周敦颐最重要的著作并不是《爱莲说》,而是《太极图》。朱熹曾说:“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陈亮则说:“濂溪周先生奋乎百世之下,穷太极了蕴,以见圣人之心,盖天民之先决也。”周敦颐正是以太极本体论奠定了“道学宗主”“理学开山”的地位,“播天下,传后世,如此其大”;“若夫爱莲有说,吟咏有作,及古今人之颂扬而赠及其后裔者,乃其芳中之余芳。”《宋史·道学传序》这样评价周敦颐之“上继往圣,下启后儒”之功:   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   清光绪年间贺瑞麟作《周子全书序》,则以这样一段文字开端:   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汉四百年得一董子,唐三百年得一韩子,皆不足与传斯道。至宋周子出,而始续其统,后世无异词焉。   这样一位圣人级的大儒,其实还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法官。《宋史·道学传·周敦颐传》这样记载他的折狱功夫: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因此两案,周敦颐名声大噪,以至于在他知南昌时,“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胥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后来,他还获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不惮出入之勤,瘴毒之侵,虽荒崖绝岛,人迹所不至处,皆缓视徐按,务以洗冤泽物。”可惜的是,“未及尽其所为,而君已病矣”;更可惜的是,他的判词也一篇都未能留下。朱熹晚年弟子、官至礼部侍郎的度正,生于周敦颐曾经为官的合州,他当年就曾试图搜求他的书判,可惜片纸未得。他在《书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后》中是这样说的:   而先生仕吾乡时,已以文学闻于当世,遂搜求其当世遗文石刻不可得。又欲于架阁库讨其书判行事,而郡当两江之会,屡遭大水,无复存者。   周敦颐史称宋代五子之首,经张载、程颢、程颐,到朱熹时完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伟大复兴。黄榦曾言:   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程、张子继其绝,至熹而始著。  

文档评论(0)

专注于考公考编相关领域,中国文化传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