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清热药12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胎动不安。 病因病理:热犯胞宫、动血损胎。 本品有清热安胎之效。治胎热胎动不安,见:胎动不安,少腹疼痛出血,兼有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常配伍竹茹、陈皮、生姜、黄连、苏梗等。 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等安胎药,如芩术汤。 黄芩10g、白术10g、白芍10g、川断18g、阿胶10g 水煎服,治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第六十二页,共九十五页。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品,临床用于湿热诸证。因入肺经尤以清肺热为其特长而治肺热咳嗽;又能清胆火而和解少阳,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势而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治血热出血,胎热不安。 第六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酮类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元、黄芩苷、白杨黄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等。并含挥发油。 药理作用 (1)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2)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芩水和醇提取物对I型变态反应抑制作用明显。 (4)有镇静、降压、降血脂、保肝、利胆、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抗肿瘤作用。 第六十四页,共九十五页。 临床报道 现代以本品内服,治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高血压病、病毒性肝炎、流脑带菌者;用双黄连粉针剂(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组成)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以本品提取物制成注射剂肌注,治急性胆道感染,并治急性菌痢、急性黄疸型肝炎,(用小柴胡汤去党参、甘草,加茵陈蒿、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 第六十五页,共九十五页。 药材黄连(味连) 药材黄连(雅连) 黄连 第六十六页,共九十五页。 黄连Huanglian《神农本草经》 要点:善清中焦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善清心胃之火,除烦止呕。 命名:颜色黄,根须细,有珠似的串连,故名。 别名:王连、鸡爪连、雅连、光连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入药。 味连(产于长江两岸) 雅连、川连(产于四川,质量好) 云连(产于云南) 特征:为黄连的干燥根茎,多分枝,稍弯曲,形如鸡爪,外表黄褐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 第六十七页,共九十五页。 芦苇 药材芦根 芦根 第三十页,共九十五页。 瓜蒌(雄花) 瓜蒌(雌花) 药材天花粉 天花粉 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五页。 药材 淡竹 药材竹叶 竹叶 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五页。 药材 药材淡竹叶 淡竹叶 淡竹叶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栀子 药材栀子 栀子 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五页。 栀子Zhizi《神农本草经》 要点:为清泻三焦火热要药,祛湿解毒凉血。 命名:原名卮子。卮者酒器也。本品子实形象似卮,故名,后遂作栀子。 来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集与炮制:9~11月采收。蒸制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生用—清热泻火作用强,善治气分实热证。 炒栀子—用小火炒至金黄色 减其苦寒 焦栀子—用大火炒至焦糊色 凉血作用强 栀子炭—用大火炒至黑褐色,止血作用强。 栀子衣(果皮)—偏于达表去肌表热 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清内热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五页。 处方用名: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黑栀子、栀子炭、栀子仁、栀子衣,姜栀子(姜汁炒止烦呕) 性昧: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分析: 味苦祛湿 清热利湿 入心肺-泻心肺胸膈之热邪而除烦 入心肝-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 性寒清热 泻火解毒 入肝经-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 应用: 1.热病心烦。 病因病理:热邪内扰,热郁胸膈。 症见:心烦郁闷,燥扰不宁。本品有清心除烦之效,每与淡豆豉配伍,以宣泄热邪、解郁除烦,如栀子豉汤。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五页。 若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黄芩、黄连、大黄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