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方案
为实现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对脱硫废水预处理工 艺、脱硫废水浓缩处理工艺以及末端浓盐水的蒸发结屏,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对比,选取适合电厂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处理后的冷凝水可以作为工业水,使电厂水处理系统实现闭式循环,没有任何外排水,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
脱硫废水处理的意义
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只有全面综合利用才是解决缺水和排污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国家及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火力发电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厂废水必须做到零排放。
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水有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含煤废水、工业废水、循环水冷却塔排污水以及脱硫废水,这些废水一般经过简单物化、生化处理后直接排放或部分回收利用。火力发电厂废水回收基本上是将各部分废水用于脱硫用水,所以脱硫废水处理是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目前,国内对脱硫废水的处置方式主要是初步处理后排放。
一般是通过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胺化物,再通过絮凝反应沉淀除去重金属及悬浮物固体,最后调节pH 值使其达到DL/T997-2006《火电厂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控制指标》的要求,但处理之后依然为高氯根、高含盐且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废水。因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回收利用是电厂实现零排放的最大难点和关键。
脱硫废水预处理
脱硫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氟离子、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物, 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专业处理。为减少污泥处理量,并保证后续装置运行的稳定性,脱硫废水经现有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进入高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脱硫废水总硬度达到 100~200mmol/L, 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避免后续浓缩处理系统以及蒸发设备结垢。脱硫废水软化处理主要有以下 2 种方案。
方案 1:石灰一碳酸钠软化一沉淀池一过滤器处理工艺。
首先,化学加药使Ca2+,Mg2+以及硅产生沉降,然后用沉淀池做固液分离,沉淀池的上清液自流至重力滤池进行过滤除浊,出水作为高含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进水。
方案 2:石灰一碳酸钠软化一管式微滤膜(TMF)处理工艺。
首先,化学加药使Ca2+,Mg2+及硅产生沉降,然后采用错流式管式微滤工艺代替传统的澄清工艺,利用微孔膜对废水中的沉淀物进行分离,达到较好的出水水质,出水进入高含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2 种脱硫废水预处理方案的技术对比见表 1。
表 1 2 种脱硫废水预处理方案技术对比
方案 1 己在广东河源电厂得到成功应用,系统运行稳定;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废水处理以及北京热电厂脱硫废水的中试试验中均采用了方案 2,由于脱硫废水有机物含量高,造成微滤膜污堵(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废水ρCOD=390mg/L,华能北京热电厂脱硫废水ρCOD=480mg/L), 微滤膜膜通量衰减严重,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差。
脱硫废水浓缩处理
方案 1
方案 1 采用高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工艺如图 1 所示(图中:EDR 为电渗析;RO 为反渗透。)
图 1 高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工艺(方案 1)
方案 1 包括以下内容。
脱硫废水来水(15m3/h)进入软化处理单元,加石灰调节pH 值,并加碳酸钠去除钙硬和镁硬。
软化处理单元产水(14m3/h)以及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处理系统RO 浓排水(30m3/h)经过精密过滤器过滤后,进入EDR 装置,系统设计回收率为 55%,脱盐率为 75%,产水(24m3/h)作为脱硫工艺用水, 浓水(20m3/h)进入蒸发结晶系统。
反应池和沉淀池污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作为脱硫系统制浆用水。
方案 2
方案 2 采用纳滤一海水反渗透(NF-SWRO)工艺,通过纳滤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盐分,纳滤产水进高压反渗透,浓水进蒸发结晶,处理系统工艺如图 2 所示(图中:SWRO 为海水反渗透;NF 为纳滤)。
图 2 纳滤一海水反渗透处理系统工艺(方案 2)
混合后的末端废水中ρCOD、含盐量、氯离子质量浓度、硬度等均很高,这些物质在浓缩过程中易造成反渗透膜结垢及微生物污堵等故障,故必须先进行去除或降低这些物质含量。通过两级软化可以将硬度离子去除,但混凝澄清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只有 30%左右, 混合后的末端废水ρCOD 较高,只有进一步降低ρCOD,才能有效减缓反渗透膜污堵。由于NF 装置对COD 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去除率,因此在软化工艺后增加NF 处理。
纳滤膜孔径约为 1nm,能有效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分子量高于 200 的有机分子,使大部分一价盐透过。纳滤膜相对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对无机盐有一定的脱除率;对单价离子截留率低,对二价和多价离子截留率达到 90%以上;对疏水型胶体、油、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有较强的抗污染性。相比于反渗透工艺, 纳滤具有操作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x VIP
- 海天蒙德Hi驱动器说明书.pdf
- 运动场土方工程方案(3篇).docx VIP
- 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附答案).docx
- GB_T 311.4-2010绝缘配合 第4部分:电网绝缘配合及其模拟的计算导则.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GB_T 311.2-2013绝缘配合 第2部分:使用导则.docx VIP
- 6.3三角形的中位线 课件(共22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