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挑刺疗法是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具,刺入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挑破
皮表,或挑断一定部位的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或挤出一些液体、血液,从而减轻
患者痛苦,消除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为 “针挑疗法”、
“截根疗法”。
挑刺疗法是在古代“九针”中的“毛刺”、 “扬刺”、“浮刺”、“半刺”,
以及“络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如《灵枢 S226;官针》所述“毛刺者,刺
浮痹皮肤也”,“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博大者也”,“半
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挑刺原理就在于其有宣导经络,通调气血,助其荣卫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
祛邪扶正,治愈疾病的目的。
(基本内容)
1.挑刺部位与选穴
挑刺疗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做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
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或部位。
(1)循经取穴:按循经取穴原则选择与疾病有关的经络穴位进行挑刺。 临床
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
以此分析、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如痔疮挑大肠俞、小肠俞、八醪、长强、委
中等穴;前列腺炎选择膀胱俞、长强;急性结膜炎选大椎等等。从临床经验上看,
常被选择的穴位多是背俞穴和华佗夹脊穴,如治疗头面、颈项部疾病时常选颈
1~7、胸腔脏器及上肢疾病选颈 3~7、上腹部内脏疾患选胸 8~12、腰部及下腹
部内脏疾患取胸 10~腰 2、肛门及下肢疾病选腰 2~骶 4 的背俞穴及夹脊穴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寻找反应点: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
点、皮下结节、颗粒点等进行挑刺,或在相应经络附近,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
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 1
1 / 11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至 7 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 3 至胸 7 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
脏疾患,取胸 8 至 12 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 10 至腰 2
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 2 至骶 4 椎夹脊穴等。文档收集自网络,
仅用于个人学习
如肩痛多在肩胛冈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
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刺。疹点选择时应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
斑相鉴别,其特征似丘疹广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
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找点困难时,可用手摩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仔细
寻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体表病变区:多是根据民间传统经验选择与疾病有关的部位,区域来进
行挑刺,常用的如;
1)颞额:颞额部为胆经、胃经分布区,主治偏正头痛、感冒、头眩、神经衰
弱、结膜炎、一切热性病变。
2)颞顶:耳前直上发际处为三焦经分布区,主治偏正头痛、头晕、头胀、热
病。
3)额上:眉头直上发际处,为胃经分布区,主治前额头痛、感冒、目疾、热
病。
4)顶环:头顶百会穴四周环形,为督脉,膀胱经分布区,主治头痛目眩、癫
狂惊痫、脱肛阴挺、中风卒倒等。
5)枕下:枕骨下方处,为胆经分布区,主治头痛、头眩、神经衰弱。
6)额横:前额发际,两眉平行线之中横线处,为胃经、督脉、膀胱经分布区,
主治前额头痛、感冒、目眶痛、近视、痛经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7)眉间:两眉间处,为督脉分布区,主治头痛目疾、发热、小儿惊痫。
8)耳下:耳垂后陷相当于翳风穴处,为三焦经分布区,主治目疾、耳聋耳鸣、
中耳炎、热性头痛。
2 / 11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9) 口环:口唇周围处,为胃经、任脉、督脉分布区,主治口噤、口僻、不省
人事、癫痫卒倒。
10)喉咽:喉结上凹陷中,天突穴及人迎穴处,为任脉、胃经分布区,主治
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喘息、甲状腺肿大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1)胸区:胸骨柄上,即从天突穴到剑突连成一线,向两旁旁开 2 寸、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