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士德》汉译及解读考索
一
在中国,真正意识到将包括歌德在内的德国哲人引入中国之重要性的,严复当为先驱者之一。这点罕见人及。他早年留英,曾译出包括《天演论》在内的多部英语名著,成为中国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但有人针对“近世学者轻佻浮伪,无缜密诚实之根”,建议他“多择德人名著译之”。严复在肯定“此诚挚论”的同时,透露已凭英译读过康德、黑格尔及歌德等德人著述,对自己不谙德文感到遗憾,也对这些转译“不逮原文甚远”发出感叹:
足下慨近世学者轻佻浮伪,无缜密诚实之根,思欲补其缺愚,使引入条顿之风俗,此诚挚论。顾欲仆多择德人名著译之,以饷国民。第仆于法文已浅,于德语尤非所谙。间读汗德、黑格尔辈哲学及葛特论著、伯伦知理政治诸书,类皆英、美译本,颇闻硕学者言,谓其书不逮原文甚远。
严复所识德人著作中,恰有歌德的《浮士德》。他曾巧用此剧,对梁启超发难:
德文豪葛尔第Goethe戏曲中有鲍斯特Dr Fawst者,无学不窥,最后学符咒神秘术,一夜招地球神,而地球神至,阴森狰狞,六种震动,问欲何为,鲍大恐屈伏,然而无术退之。嗟乎!任公既已笔端搅动社会如此矣。然惜无术再使吾国社会清明,则于救亡本旨又何济耶?
以上所述,事涉《浮士德》第一幕第一场。浮士德在烦闷之际,念出符咒,召来地灵,即严复笔下的“地球神”:“他(浮士德)拿起书本,神秘地念出地灵的符咒。一道淡红的火焰闪动,地灵在火焰中显现。”严复的“阴森狰狞,六种震动”语,似有夸张,但符合他用“请神容易送神难”之话语方式讥讽任公的初衷:他以为梁启超招来共和之神,引发社会骚动,由于无法退之而陷入困厄;犹如浮士德引来精灵,因为无法脱身而造成悲剧。
以上严复对《浮士德》的引述,出自他1916年的“与熊纯如书”。约三年后,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学灯》增刊上,译出《浮士德》第一部的一段开场白,标志汉译《浮士德》正式登场。
郭译《浮士德》第一部1928年在上海出版,第二部出现在上海群益出版社1947年版的郭译《浮士德》全译本中。但此前周学普的《浮士德》全译本,于1935年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虽然此剧原文语言古奥,寓意深邃,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一直到20世纪最初10年,《浮士德》重译不断。我们所见中国大陆出版的单部重译,至少已有16种。
二
歌德这部寓意深奥的巨著在中国获得何种解读?以下谨借数篇译者文字作答。
钱春绮译本有一篇“题解”,介绍浮士德全剧内容,其结论是:“这个剧本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物的发展,体现出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为人类社会谋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说明只要人们肯努力实践,敢斗争,敢争取,就会克服一切矛盾和困难,不断前进,走向光明的大道……”
董问樵译本的“译序”,也把浮士德视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代表”,并“具有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现状的精神,正与上升和发展时期资本主义要求生产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张是相适应的”。
绿原译本“前言”总结出剧本如下“深远的寓意”:“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恰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一种不断进步的道路或过程本身。”
杨武能译本的序言,同样不忘主题归纳:“《浮士德》的重大思想意义和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魅力,正在于这积极向上的、富于人类精神的人生追求,正在于这高瞻远瞩和富有现实意义的对于人类未来的预见。”
章建译本也有一篇“前言”,其总结如下:“《浮士德》是对人类的一首颂歌,它充分第肯定了人生的积极意义,赞扬了人的进取和追求精神,对人的认识力量和创造力量作了高度的评价。”
陆钰明译本则以“名家导读”起首,包含与上及几段引文类似的内容:“歌德以浮士德作为人类的代表,通过他追求奋斗的一生,总结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歌德和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把本阶级当作人类的代表。因此,浮士德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奋斗经历是对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先进人物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潘子立译本的“译者序”,也将“自强不息”作为理解这部作品的钥匙,结论如下:“《浮士德》悲剧通过浮士德这个远非单纯和完美的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形象而高度概括地、明确而富有说服力地表现出人类自强不息、追求美好未来的奋斗精神……”
由此可见,把浮士德视为“不断努力的人”,将“自强不息”看成作品主题,实为译者评介此剧的主流。
三
以上明显具有宏大叙事倾向和高昂亢奋基调的译者解读,似未攫住此著精髓,或有过度诠释之嫌。人们好像忘了,歌德此著书名全译该是“浮士德——一部悲剧”(Faust.Eine Trag?die),而且全剧确实多由奇异诡谲、光怪陆离的悲剧性剧情组成;主人公浮士德又是一个两次失去爱人和亲儿的悲怆角色。可是,至今所见汉译《浮士德》,几乎毫无例外地将此剧副标题放弃不译,为“表现出人类自强不息、追求美好未来的奋斗精神”这类题解,留下足够空间。
难道译者们不知《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