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九章吸光光度法.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1.1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2.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KMnO4:abcd) ;分子、原子、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能吸收当照射光子的能量hv与被照射粒子的 E激 - E基 =(hv)n因为不同物质微粒的结构不同,共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因此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若固定某一溶液的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b ,测量不同 λ下的 A ,以吸光度 A 对吸收波长λ 作图,就得到-吸收曲线,即吸收光谱。 初步定性分析: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与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定量分析:不同 C 的同一物质在吸收峰附近的 A 随 C ↑而增大,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主要依据。 ;3.目视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9.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③吸光度A(Absorbance)的定义: A = lgIo/It 因为T = It/10 所以 A = lg I0/It = lg1/T;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1)光源 : 钨丝灯:可见、红外 400-1000nm氢灯或氘灯:紫外 160-350nm (2)单色器: a.滤光片:有机玻璃片或薄膜,利用颜色互补原理。 b.棱镜:根据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的波长有关。玻璃棱镜:可见,石英棱镜:紫 外、可见。 c.光栅:在玻璃片或金属片上刻划均匀的线,1200条/mm, 衍射、干涉原理。;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其显色条件的选择;9.3.1显色反应;9.3.2显色条件的选择;2.显色剂用量:显色剂过多有时会引起副反应,加入量要严格控制,可通过实验确定。 3.温度:通过实验确定温度范围,通常在室温下进行。 4.溶剂:一般螯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如Cu(SCN)42-在水中大 部分离 解,几乎无色;在丙酮中呈蓝色。;5.显色时间:通过实验找出适宜的显色时间。 6.干扰组分:共存组分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络合物,正干扰;生成无色络合物,负干扰。 干扰的消除: a.制一定酸度,使干扰组分不生色。 b.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生成无色物。 c.选择适当的波长。 d.选择适当的参比液 e.分离干扰组分;9.3.3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9.3.4参比溶液的选择;9.3.5标准曲线的制作;第四节 吸光度测???条件的选择; 9.4.1 对朗白-比耳定律的偏离;1.由于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溶液本身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 ;9.4.2吸光度测量的误差;相对误差:;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9.5.1 示差吸光光度法; [例1]用Phen测微量Fe: ;  [例2]称钢样0.500g,溶解→MnO4-→50mL容量瓶,摇匀,从中取5.00mL→50mL容量瓶定溶,用2cm比色皿在λ525nm,ε=2235,测A=0.124,计算Mn%=?(Mn=54.94) ; 9.5.2双波长吸光光度法; 9.5.3 弱酸和弱减解离常数的测定;9.5.4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2.连续变化法(又称等摩尔系列法) cM+cR=c,改变cM和cR的相对量,配制一系列溶液,在有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这一系列 溶液的吸光度。当溶液中络合物 MRn浓度最大时,cR/cM比值为n。 当cM/c为0.5时,络合比为1:1;当cM/c为0.33,络合比为1:2;;返回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