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写驳论文会计学第1页/共15页【佳作示范】 朽木可雕①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②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③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④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⑤朽木可雕,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第2页/共15页 ⑥朽木可雕,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相信它有用,置于有用之地,让它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 ⑦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 ⑧朽木不是废木。朽木可雕,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⑨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选自《格言》)【分析】段①摆出了要批驳的观点,即“朽木不可雕也”。 段②提出了上面观点的害处,即这个观点使资质差的人从主观到客观彻底失去了进取的机会。 段③-段⑧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即朽木可雕,并加以论证。 段⑨简洁有力的结尾,发人深省。第3页/共15页三、如何驳倒敌对的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驳倒敌对的观点,即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指出路。请欣赏下面的佳作,体会驳倒敌对观点的四个步骤。第4页/共15页四、反驳的方法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想驳倒对方自然也就从这三要素入手,不管你针锋相对地反驳对方论点,还是抓住了对方论据的漏洞,或者揭示了对方论证过程的不和逻辑,只要能驳倒对方,你的观点自然也就可以站住脚了。虽然说文无定法,但在学习写作驳论文阶段还是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反驳的方法。1、反驳敌方论点【精段品味】 智者劳贤者忧,不智不贤无所求。 既为智者贤者,为何有忧有愁?只因有欲有求。 欲望这个词,听起来似贪似嗔似痴,却任谁都不能免俗。换句话说, 没有了欲望,生之趣味何在?生之意义又何在?第5页/共15页 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成就他的,是求道德的欲望;刘邦初见万人瞻望的秦始皇,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激励他的,是求功业的欲望;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杨时程门立雪,引导他们的,是求知识的欲望;超人尼采扬言“总有人会失败,但那个人绝对不是我”,支撑他的,是求胜利的欲望;汶川地震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幸存者崔昌会,在废墟下靠蚯蚓和野草为食,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拯救他的,是“我要活下去”的求生存的欲望……【赏析】这段文字反驳的观点是“无欲则刚”。作者开篇就直接反驳敌方观点,提出智者、贤者都是有欲望的。接下来连续用颜回、刘邦、匡衡、匡衡、杨时、尼采、汶川地震中的幸存者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有欲则刚”是正确的,短短两百字中引用了古今中外的事例,说服力极强。第6页/共15页2、反驳敌方论据【精段品味】 “厚积薄发”是个纯粹的伪命题。要知道,“厚”无止境!姜太公韬光隐晦直至古稀之年,将毕生功名寄托在一枚直钩上,该算厚了吧。但就算他真的钓来了周文王这条大鱼,在窃喜之后,他又如何面对那段本应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却混迹于市井之中的青春韶光?这还算好的,自古至今,隐忍不发、闭门苦学者何止千万,又有几人闻达于后世?绝大多数都随历史风尘湮没无痕,当然,随之湮灭的还有胸中壮志、满腹经纶,可惜之至。所以,隐忍这个词,离我们这个时代越远越好,我们应该“薄积厚发”。第7页/共15页【赏析】 姜太公在古稀之年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这一千古佳话一直以来就是“厚积薄发”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可是作者在这个事例中找到不合理的成分,那就是姜太公辜负了自己的青春韶光,并且,于古稀之年大展宏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姜太公不过是个个例。作者通过反驳敌方论据间接地反驳了敌方的论点,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薄积厚发”。第8页/共15页3、反驳敌方论证【精段品味】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只有圆规才能画出圆形,只有曲尺才能画出方形。然而,在今天,不借助这些工具,仅仅是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画出数以千计的标准图形。 规矩实际是一种比喻:假如你不按照一定的方式出牌,你就一定玩不成。真的如此吗?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不禁要问:“在立规矩之前,方圆何在?”规矩按制定的时间先后分旧规矩和新规矩,那么我们到底要遵循哪个规矩?如果一味地在行为上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新规矩从何而来?如果有幸在遵循旧规矩的基础上保证了自己的成功而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我们是否也成了不规矩的人?如果每个人都遵循着规矩,世上的人都将固步自封,有何进步发展可言?第9页/共15页【赏析】作者先树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