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第1页,共35页。事典1.引用神话故事 2.明用历史故事 3.暗用历史故事 4.反用历史故事 第2页,共35页。引用神话故事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诗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为乐声感动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还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句,进一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最后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写出月中吴刚为乐声所吸引,也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第3页,共35页。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封狼居胥”是借古喻今,同时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第4页,共35页。暗用历史故事 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语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如杜甫《前出塞》第三首中的“功名图麒麟”,暗用了汉宣帝(刘洵)把霍光等十一个功臣画像于麒麟阁的故事,如不知道这一故事,就颇为费解了。 第5页,共35页。反用历史故事 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第6页,共35页。切入点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许多诗词,只是生活的切片,向读者输出有限的信息,作为读者定向思维的导线。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这一点,在诗词鉴赏中是要特别注意到。了解了诗词的这一特点,将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容。人物、环境、事件 第7页,共35页。典型人物切入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开端作者极力歌颂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军队的孙权,赞扬他为英雄,并说“无觅孙仲谋处”,与下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形成对照,感时伤怀,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第8页,共35页。典型环境切入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离别词,抒发自己与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因此开头用“寒蝉”、送别的“长亭”以及秋雨初霁等特别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与全词的主旨相吻合。 第9页,共35页。典型事件切入 再来看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薄目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南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的上阕,正如画中情景,准确描绘了江南清秋。写自己登高临远,触景生情,报国无门,纵然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紧迫心情。 第10页,共35页。词的下阕,切取了三个典型的历史事件,多层次地叙述自己的思想和抱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表明自己的理想是为祖国统一效力,不愿如西晋张翰(季鹰,张翰的字)那样,当西风吹来,就想起了家乡和莼菜鲈鱼而弃官南归,去享名士的清福。“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更不屑效法三国的许汜,只顾购置田地房产,而被有识之士所耻笑。(刘郎,指刘备。他主张恢复汉室)“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明他愿意象东晋桓温,领兵北伐,收复失地,重振河山。只可惜南宋朝廷不予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禁不住挥洒英雄泪。 第11页,共35页。语言(一)炼字(二)语序(三)含蓄第12页,共35页。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1.炼数量词;2.炼形容词;3.炼动词。 第13页,共35页。炼数量词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14页,共35页。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