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docxVIP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瑶台聚八仙·梅影 张炎 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 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水横斜”句,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趣,表现梅树的疏落之姿。 B.“先得月”句,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瑕。 C.“探寒葩”句,“探”字有“探望”之意,生动写出词人赏梅之切、爱梅之深。 D.“竹篱”三句,“乍”字写出梅影时有时无之态,引发作者人生如寄的感慨。 2.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四句中的两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①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家道中落。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敌,长期寓居临安。②③断桥、西泠:均为西湖桥名。④韦曲:地名,在长安城南。⑤斜川:此处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⑥辛弃疾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3.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写景起笔,用平和舒缓的笔调写出春深美景,与结尾呼应,章法谨严。 B.上阕六、七句,写春光已无几时,蔷薇转眼就要被风雨葬送,所以连春都怜惜即将凋零的蔷薇。 C.“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贵公子的身份。 D.这首婉约词以细腻的笔墨写清丽柔美之景与深郁沉痛之思,于和婉中寓深意。 4.有人评价张炎此词情感“郁之至,厚之至”。请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情之“郁”“厚”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为高菊墅①赋 【南宋】张炎②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③,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④、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注】①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②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③“频簪短帽”一句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④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朝廷屡次征辟,从东山复出。 5.下列对这前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高菊墅在深秋时节与菊花相对相看,“清事”“闲人”点明其隐士身份。 B.上阕写身穿荷衣、采菊拾菊,进而联想到屈原,引发内心的故国之思、家国之恨。 C.下阕化用杜牧诗句,写佳节登高引怀古幽思,“休怨”一句,看似旷迖,暗含优愤。 D.下阕借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抒发词人对隐士高菊墅的赞赏,一心向往隐逸生活。 6.本词借咏菊抒发幽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①同余北归②,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③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北方。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作者赴北写经的旧事,冰封雪飘,枯林古道,踏雪冒寒,格调悲凉凄婉。 B.作者身归江南,泪洒故土,欲倾苦恨,触目牢愁,虽欲题诗赠友,却无从下笔。 C.故人来访,给作者带来欢乐慰藉,折芦花寄赠故友,亦饱寓着他生不逢时之痛。 D.全词起笔清劲,结意幽深,声调激越,情感却缠绵、纡徐,令人悲慨不尽。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解连环·孤雁 张炎①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