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转变政府职能重心 调整政府职能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方式 不同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内涵不同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政府转变职能: 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由部门管理转向全行业管理; 由“管”字当头转向服务监督; 由机关办社会转向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 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高服务和检查监督。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不同层级的政府,职能的重心不同。总体上看,越是高层的政府,职能重心越是靠“前”,越是基层政府,职能重心越是靠“后”。 第二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 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 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 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转变。 ——摘自党的十八报告 中国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政府 政府部门 私人部门 公共企业 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 基金会 第二讲 职能转变困难的主观原因 各级领导观念转变滞后 习惯于微观管理 习惯于管制方式 习惯于“以物为本” 仍然存在的问题: 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机构职能交叉 管理体制不顺 依法行政有待完善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为民 便民 利民 服务 亲民 责任 公信力 第三讲 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 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 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温家宝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与“服务 型”政府是不是一回事? “人民”是政治概念; “公民”是法律概念。 前者属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问题, 后者属于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能力的问题。 执政能力不等于行政能力 “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在思想、理念层面,不在操作层面,不会自动实现: 不会自动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不会自动成为各级政府、政府各个部门的政策、方针。 不会自动成为千千万万党员的自觉行动。 服务型政府什么样? 主要内容: 什么是转变政府职能?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当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按照职能领域划分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 按照职能运行流程划分 决策职能 组织职能 协调职能 控制职能 第二讲 政治职能 政府基 本职能 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 这是维护和巩固国家统治的基 本职能,它包括军事保卫职能、 镇压与治安职能和民主建设职 能等。 它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 法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发生的功 能。现实生活中它具有科学地 组织社会生产力以及维护既有 生产关系的双重功能。 这是指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 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改 善人民生话方面的功能。 第二讲 决策 政府运 行职能 组织 协调 控制 决策是确定政府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 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方法的工作。 这是政府运行的首要职能,它贯穿于管理 过程的始终。 这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政府管理目 标和任务,而将组织内部的各个要素联结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 合理的使用。 这个职能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行政环 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够在组织内协调 地开展行政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行政目 标。 这是指依据政府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 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政府 目标和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第二讲 哪些是政 府该管的? 廉租房 招商引资 南水北调 卖房子 限房价 义务教育 建低保 博物馆 帮果农 卖水果 社会治安 为农民工 讨工钱 修公厕 第二讲 政府管理的理论依据 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阐释 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们提出并完善了“公共物品”理论,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在1945年发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提出了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性,由此正式奠定了研究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基础。 此后,美国学者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提出俱乐部物品理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提出公共资源性物品理论。至此,完成了公共物品的理论建设。 公共物品的特点研究 整个产品世界可分为两类: 私人产品 公共物品 确定公共物品的两个标准: 消费的非排他性。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在于这类物品收益的外溢性。 收益的非竞争性。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在于这类物品的消费具有可分割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