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资料).docVIP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肿瘤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002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 1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2 2抗肿瘤作用机制 3 文2:大豆异黄酮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7 1化学结构 7 2抗肿瘤作用 7 3前景与展望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正文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资料) 文1: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化合物(bioflavonoids),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s)。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1]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低毒甚至无毒,而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和治疗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已成为肿瘤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被认为是颇具应用前景的新抗癌药或抗癌辅助药。本文对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 1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曾秋红[2]采用MTT法,研究半枝莲中5个黄酮类成分(野黄芩苷、芹菜素、木犀素、4’-羟基汉黄芩素和黄芩素)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5个黄酮类化合物对选定的5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黄芩素、芹菜素和4’-羟基汉黄芩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抑制效果好;木犀草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抑制作用最强;黄芩素、木犀草素对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效果较强。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五肽羟基生物黄酮,郭二坤等[3]通过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探讨槲皮素对C6大鼠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胶质瘤体积显著减少,电镜及HE染色观察到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瘤细胞密度减小,且出现多量的凋亡细胞,并可见大片状坏死灶。 何光志等[4]采用不同剂量的皂角刺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敏感性和荷瘤小鼠进行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体外实验2.0-0.75mg/L浓度下皂角刺总黄酮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50、100和150mg/kg剂量对小鼠生命延长率分别为50.2%、67.2%、74.6%,抑瘤率分别为55.3%、55.4%和60.3% 2抗肿瘤作用机制 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周期的调节既能影响细胞分裂又能影响细胞凋亡。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来诱导凋亡成为抗肿瘤新药的一个新靶点。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而使细胞增殖周期受阻,诱导其发生凋亡。有研究[5-8]显示,槲皮素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如人胰腺癌BxPC-3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前列腺癌DU-145细胞、人骨肉瘤HOS细胞等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周期阻滞阶段不同,如阻滞G0/G1期、S期或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任秀聪等[9]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显示,芹菜素可能通过阻断卵巢癌细胞株SKOV3于G2/M期而诱导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从而起到抑制SKOV3细胞生长的作用。林增海等[10]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的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证实槲皮素在20-160umol/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相关性。又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周期中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阻滞SW480细胞于G2/M期,而后诱导细胞死亡,起到抑制SW480细胞生长的作用。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也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有核细胞通过启动自身的遗传机制,主要通过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