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题技巧
咏物诗词鉴赏技巧
李春旺
首先,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是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不即不离”就 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例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义,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 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流,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似水中着盐。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 之不可强也如是。”
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 茁壮地生存下来。孔子曰:“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 有别于梅、兰、菊。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的象征。试以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例来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 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生命力和风貌、神采。诗人对竹子的这些 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经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
其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谁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 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 再加上个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以咏蝉 三绝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咏蝉》曰:“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 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中咏蝉》曰:”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 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 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 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其差异之大,形同霄壤。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 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 如此。”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 一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
其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 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先说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 边),这首咏梅词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俗流,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无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所咏的梅花却又惊人的相似之处。你看,诗中的杏花不也和陆游 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吗?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 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由此看来,对于诗词诗词中的寄托,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来 随便一套,也不能牵强附会,妄加臆断。而必须实事求是,从全篇着眼,从作品及作者的实际出发来做准确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