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3月21日]中国教育面临深层危机 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主任 郑永年 去年11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六位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谈话时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人才,绝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温家宝的话同时说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成与败。尽管温家宝这里谈论的是大学,但提出的问题适用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类学校。成就指的是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在扩大;失败指的是中国没有培养出大师级人才。 中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中科院院士王绶绾(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认为应试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奖。2007年06月15日 目前,依旧顽固的“应试教育”和“应赛教育”往往导致一个后果:即使有一些不错的“科学苗子”,也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慢慢变成一个个角逐分数的考生。即使进入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成为很有潜力的科技工作者,但平均年龄也比人家大了好几岁,错过了杰出科研人才“成就高潮”的年龄段。 人们常常问,“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在我看来,与其关注这个问题,不如抓紧时间调整我们的教育和学术环境,选好参照系,找到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发生的故事 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一生中,您认为最终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 回答是: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道歉;学习要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本人的体会: 教育的真谛:培养做人的道德和品格,具备自学能力、面对未知世界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关键的素质要靠从小培养。 新加坡《联合早报》 孩子们的创造潜力到底是在哪个阶段就被扼杀了呢? 在家长怕孩子们跟不上学校课业的时候;在为了考试得到好成绩而反复练习题目的时候;在学校为了提高程度而一再加深考试题目难度的时候;在为了应付愈来愈难的考题,而只好到处补习、寻求考试题的时候;在孩子考不到好成绩,受到家长无情责骂的时候;在学校用成绩的高低来区分学生,为他们盖上标签的时候……。 孩子的创意和自信,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被扼杀了! 有研究指出: 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形成的最佳年龄在14岁左右。 中国高等教育的瓶颈 中国教育的现实决定中国的大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先天不足。 个人、家庭和社会为教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培养出的杰出创造型人才的几率极低,把本应成为优秀的动力性人才培养成为普通的螺丝钉,造成中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原因:没有按创造的规律去办教育。 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创造规律,实践创造教育的时候了。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大学说到底,就是教学生怎么去获取知识、怎么去思维、怎么去创造,从而成为人才。 创造的基本规律 创造的过程 提出问题 培育创造意识 分析问题 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实践检验 创造和创新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 创造与创新是有区别的 3. 发散加工,追求数量;收敛加工,科学评价。这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模式,始终伴随着创造的每一个环节。 创造思维的基本模式 利用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解决问题的示意图 例:摸着石头过河 爱因斯坦一生中的23个错误 《探索》杂志(2008年11月13日) 作为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赢得世人无尽的赞誉。 不过,即便最伟大的科学家亦会犯下许多错误,作家汉斯·奥哈尼亚(Hans Ohanian)在一本名为《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Einsteins Mistakes: The Human Failings of Genius)的书中,列举了爱因斯坦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犯下的一系列错误。 1. 1905年:爱因斯坦根据狭义相对论,在计算时钟同步过程上出现错误;? 2. 1905年:错误估计迈克逊—莫利实验;? 3. 1905年:在高速粒子的横向质量计算上出现错误;? 4. 1905年:爱因斯坦在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计算液体粘性时多次出现错误。爱因斯坦通过计算液体的粘性,推导出分子的大小;? 5. 1905年:在热辐射和光量子关系的认识上出现错误;? 6. 1905年:首次验证质能方程E=mc2时出现错误;? 7. 1906年:在第2次、第3次和第4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