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考试大纲》(课标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①“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②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2.命题规律总结 ①高考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如2009年山东卷、北京卷。命题点通常落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等方面,反映在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等方面。无论实词或虚词,都给定语境,考查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兼顾。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报刊中使用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的词语。;3.命题趋势分析 ①2006年全国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考查虚词运用出现了新题型,要求考生直接在文段中填写虚词,难度大,2009年辽宁卷继续使用了这种考查形式。今后考查形式会更新颖,应注意这一点。 ②虚词尽管意义较虚,使用、辨析有一定难度,但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虚词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虚词仍将是高考的考查重点。;③随着高考试卷结构和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词甚至与熟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将是大势所趋。 ④考查的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1.(2009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资源开发型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解析】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答案】 C;(10年山东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参考答案】D ;一、实词 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近义词主要有两类: 一是同音近义词, 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 二是异音近义词, 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无论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