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2023年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
目录行业背景研究行业现状分析行业痛点及发展建议行业格局及前景趋势
0行业背景研究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定义兽用生物制品是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材料,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处理减弱毒力或培养后处理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某一种或几种传染性动物疫病或改变动物生产性能的特殊药品,是保障畜禽健康和实现安全生产的得力武器之一。兽用生物制品可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以下三类:① 预防类兽用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健康畜禽的免疫接种,代表产品包括兽用疫(菌)苗、亚单位疫苗、类毒素等。② 治疗类兽用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各类动物疫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代表产品包括免疫球蛋白制剂、高免血清、单克隆抗体等。③ 诊断类兽用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各类动物疫病的诊断,代表产品包括诊断抗原、诊断血清等。在中国市场,根据针对的动物疫病是否属于国家强制免疫,可将兽用生物制品分为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两大类。其中,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是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所使用的兽用生物制品。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制免疫所需的兽用生物制品,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是除政府采购外,以直销或经销等市场途径销售的兽用生物制品,包括市场苗、诊断试剂、血清、卵黄抗体等。具有相关生产资质,并且取得相应产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均可生产非强制免疫生物制品。
Q1Q2Q3Q4非产业化阶段(1930年以前)兽用生物制品不仅与发展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密切相关,由于动物疫病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危及生命安全,因而在医疗领域同样意义重大。在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化形成之前,人类早已有了漫长的研究、应用兽用生物制品的历史。据记载,早在300多年前,藏族人民就曾采用牛瘟弱毒经口灌服预防牛瘟,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兽用疫苗原理接近。产业化萌芽阶段(1930年-2000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开始于1930年。这一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的王沚川创建了青岛血清制造所,成为中国最早有正式记载的兽用生物制品制造所。到1950年,中国已经成立了9所兽用生物制品研究所。这一时期,以罗清生为代表的中国兽医学家致力于牛瘟等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到20世纪末期,牛瘟和牛肺疫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消灭。政策调整阶段(2001年-2011年)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逐步实现了技术突破,例如成功研制出能同时预防犬瘟、犬细小、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以及狂犬病的犬五联苗,与世界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保证技术的持续进步,中国政府陆续通过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管理条例》、《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等多项监督管理政策。在政策的调整下,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逐渐规范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以后)国家农业部发布的1708号公告指出,自2012年2月1日起,停止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兽药GMP验收申请,并对包括兽用生物制品在内的兽药生产技术升级做出强制性规定。伴随新型优质兽用生物制品的推出以及关键工艺技术的突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自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五至十年间,更多新型优质产品有望面世,关键工艺技术也将迎来新的突破。在技术的驱动下,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政策分析指出要开发新型兽药创制技术体系,创制新型兽用生物制品,实现规模生产与应用。出从2017年开始调整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支持政策,做好中央财政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明确经费拨付与使用条件。伴随着动物疫病防治支持政策的不断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与日凸显,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制剂等相关产业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动物疫病防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农业部、财政部国务院
行业社会环境近五年来,中国宠物数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从2014年的13,057.0万只增长至2018年的17,720万只,年复合增长率为7.9%。宠物行业蓬勃发展主要受收入水平提升以及情感寄托两大原因驱动。收入水平提升:饲养宠物开支巨大,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伴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更多人具备了饲养宠物的经济基础。精神寄托: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饲养宠物能够培养生活情趣,因而是一种广受喜爱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此外,老龄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