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乐中育德,乐以传承——在音乐课堂中寻觅育人的小径 论文.docx

乐中育德,乐以传承——在音乐课堂中寻觅育人的小径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中育德,乐以传承 ——在音乐课堂中寻觅育人的小径 【摘要】 把音乐教学活动作为育人的隐性课程,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育人元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知识传授中渗透民俗文化,在拓展学习中弘扬民族精神,那就能充分的挖掘出音乐课堂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传承 渗透 潜移默化 激发 【正文】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常常用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是最能够打动人心得艺术形式之一。人类通过音乐可以实现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音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都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音乐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提供审美体验,还要将音乐教学活动作为育人的隐性课程,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育人元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一、在知识传授中渗透民俗文化 在现在的音乐课程安排中,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课例一】《阿细跳月》——教学片段一:了解跳月舞 师:同学们,什么叫阿细?什么叫做跳月呢? 生:在月亮下跳舞...... 师:阿细是指彝族的一部分的人们,称做阿细人。跳月是指阿细人夜晚在月光下跳舞。在盛大的节日里,在丰收的农闲时,在交接的月光下,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跳月”。小伙子们手拿笛子、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出示媒体并介绍“跳月的由来”) 【意图说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由来与音乐传统,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师要具备准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我们的音乐教师必须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作品,再加以恰当的处理,积极的引导,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欣赏、学唱等过程,获得审美体验,他们将获得的是审美情操的熏陶,内心情感的转化,道德品质的提升,进而达到道德内化、完善人格的目的。 教学片段二:了解“五拍子”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彝族的人们喜欢用这种五拍子的音乐来跳舞呢? 生:不知道...... 师:原来啊,这还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视频) 师:传说很早以前, 彝族人民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大火,大地被烧得滚烫,人们光着脚去救火,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最后为了庆祝胜利,就模仿救火时的动作跳起舞来,这就形成了这种五拍子舞蹈的基本步伐。 师:这首《阿细跳月》又被称作跳月歌,在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常常在皎洁的月光下开始美丽的舞蹈,用来庆祝丰收的喜悦,表达节日的快乐,歌颂美好的生活。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跳月歌》是由哪三个音组成的?是什么节拍呀? 生: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是5/8节拍。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首《跳月歌》旋律活泼欢快,富有动感,带着浓郁的彝族特色的韵味,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民族特色歌曲。 【意图说明】 在日常教学中,关于节拍,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了解它的含义、强弱规律以及指挥图示,比较少会去思考如何在这个环节体现育人价值。这首五拍子的《阿细跳月》中蕴含着古老的彝族文化。教师将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给学生听,通过视频欣赏和老师的讲述,孩子们了解到了当时彝族的人们生活的非常的艰苦。他们住着木质的房子,吃着简单的食物,生活贫乏。救火的时候还没有鞋子穿,这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孩子们体会到了音乐创作就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和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音乐教学不单单是传授音乐知识,更应该是传承民族文化。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对民族传统的尊重。 二、在音乐欣赏中体味民族精神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代背景下“育人”的内涵,主动承担起一份育人的责任。音乐教师要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教师自身影响力,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渗透育人价值,将育人目标融入音乐教学的目标中。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在许许多多体现民族精神的民族英雄和感人事迹,为了歌颂他们,人民创作了很多讴歌他们的歌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王二小》、《游击队歌》等,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通过各种方法加大对这部分音乐的欣赏力度和赏析时间,让孩子在音乐中去体味民族精神,受到良好的民族气节的传承教育。 【课例二】《牧童短笛》 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牧童短笛》,表现了欢乐、悠闲的童年生活,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是第一首在世界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中国钢琴作品,为中国音乐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在那以后,贺绿汀先生始终没停止创作的脚步。1937年,为影片《马路天使》创作的插曲《四季歌》。旋律婉转秀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四季歌》) 师:在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