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给药途径与控制污染--第1页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
目录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1
给药方式和途径1
结膜囊内给药1
结膜囊冲洗2
结膜下注射2
眼内注射2
全身给药3
控制污染3
给药方式和途径
眼科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眼局部给药 ,如将滴眼液(包括溶液、混悬液、乳剂等)、眼用凝胶
或眼膏等滴入或涂入结膜囊内。
如果眼部治疗需要较高药物浓度,可以采用眼局部注射方式,如球结膜下注射、眼内注射等。
结膜囊内给药
滴用滴眼液的方法通常是嘱患者将头部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滴药者用手指轻轻向下
牵开下睑,然后将药液缓慢地滴入下穹窿部,一般滴用 1滴即可。轻提上睑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充
分弥散。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2~3分钟。以干棉球拭去流出结膜囊的药液。眼用凝胶和眼膏的
给药方法与滴眼液大致相同,将凝胶或眼膏涂入结膜囊的下穹窿部。用药后轻轻闭眼和按摩眼球
有助于药物的扩散。
当两种不同的滴眼液同时使用时,如果用完一种后马上就用第二种,就会发生药物被稀释或
药物溢出结膜囊的情况。因此当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滴眼液时,应当在用完一种至少 5 分钟后再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给药途径与控制污染--第1页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给药途径与控制污染--第2页
用第二种。
滴入结膜囊的药物可以通过结膜血管吸收,或者结膜囊中多余的药物从鼻泪管流入鼻腔,由
鼻黏膜吸收而进入全身循环,可以引发全身性效应,其程度与眼部给药的剂型有很大关系。经鼻
泪道流入鼻腔的药物多与滴眼液有关,而很少与眼用凝胶和眼膏有关。当应用滴眼液时,用手指
轻压内眦部的泪囊区,可以明显减少药物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量,从而减少药物引起的全身效应。
结膜囊冲洗
在清除结膜囊内刺激物、异物或分泌物等急救处置时,可以应用眼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通
常使用的眼部冲洗液为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洁净水作为眼部冲
洗液。
结膜下注射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或者结膜囊内给药后疗效不显著时,抗感染药、散瞳剂或糖皮质激素
等可以采用结膜下注射方式来给药。
药物通过角膜和巩膜扩散到前房、后房和玻璃体内而发挥治疗作用。结膜下注射的单剂量体
积是有限的,通常不超过 1ml。
眼内注射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疗效,必要时可以采用眼内注射的方式,包括前房内注射和玻璃
体腔内注射来给药。由于药物的剂量-容积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单剂量体积不超过 0.3ml。由
于眼内注射有可能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当慎用。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给药途径与控制污染--第2页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给药途径与控制污染--第3页
全身给药
一些药物,如抗菌药和糖皮质激素,可以采用全身给药的方式,来治疗一些眼部易感的疾病。
一些降眼压药物也需要采用全身给药的方法,如口服乙酰唑胺、甘油盐水,静脉滴注高渗剂甘露
醇等,来达到快速降低眼压的目标。
控制污染
临床所用的眼用制剂应当是无菌的。对于装在多剂量容器中、并且加有防腐剂的滴眼液,在
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
患者在家中自用的保存于多剂量容器中的眼用药物(包括滴眼液、眼用凝胶和眼膏) ,在首次
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应当超过4周,除非另有说明。
医院病房里使用的眼用药物一般在开封后 1 周弃用。应当给每位患者提供个人专用的眼用
药物。如果遇到需要特别关注的污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赛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甘肃省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 .docx
- 经典音乐作品解析PPT模板.pptx
- M1M20用户手册说明书.docx
- 华测系列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寒假课外阅读“天天练”30篇,附参考答案.doc
-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中心工作制度.docx VIP
- 医院团委书记工作述职报告.pptx VIP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全一册)课后习题 (2).doc VIP
- 2024年基层党委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坚定信念 恪守党纪》专题党课PPT课件.pptx VIP
- 2022-2027年中国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