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常】现当代文学:朱自清、萧红、徐志摩、史铁生、沈从文 (2).doc

【文常】现当代文学:朱自清、萧红、徐志摩、史铁生、沈从文 (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常】现当代文学:朱自清、萧红、徐志摩、史铁生、沈从文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 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诗人 散文作家 学者 民主战士 诗人 长诗《毁灭》 参与并发起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支持了新诗的发展。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 打上深深地脚印! 发上残留的余香里, 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 远了,远了 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纯正朴实。既有对未来的向往,对光明的渴望,但又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 散文家 朱自清是近代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 其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 缜密流丽《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至情之作《背影》《儿女》《悼亡妇》 还有一些哲理性较强、谈言微中的杂感文。 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做出了贡献。 学者 求真 《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额蛙声” 闻一多与朱自清堪称清华园的双子星座。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惨遭枪杀,朱自清愤怒了,凡有关闻一多的集会,他总是出席演讲,每次演讲台下都是掌声阵阵。而此时他的文风也在迅速改变,《论气节》、《论青年》、《论不满现状》、《论吃饭》等杂文也像“投枪”“匕首”,投向毫无希望的腐朽社会,他要“烧毁自己”,“在遗烬里爆出一个新中国”。 1947年初,国民党在北平逮捕了两千多人。朱自清痛恨反动派大规模迫害人民的法西斯暴行,签名抗议,当时被称作朱自清等十三位教授宣言。宣言发表时,朱自清名列第一。国民党发动各家反动派报纸攻击、诽谤他,国民党特务还三次到朱自清家寻衅。但是,朱自清没有退却,立场反而更加坚定。其时,朱自清之名已在国民党黑名单中列第一位。陈竹隐提醒他,他毫不在意地说:“不用管它。”陈竹隐道:“怎么?你准备坐牢吗?”他答:“坐就坐”,此时,朱自清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1948年,吴晗拿来《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拒绝美援签名书》,朱自清思考后毅然在上面签了名。签名当天,他就让儿子朱乔森退回了当月的配给面粉票。面对一家子的生存,面对朱自清因严重胃溃疡不能吃棒子面而急需营养的身体,陈竹隐有所异议。她认为,这是国家的责任,个人难以承担。但朱自清说:“我们既然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就应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即使他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嘱咐家人:我已签了名,以后就不能再去买配给面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