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 第1页,共41页。 主要教学内容: 1、海底扩张说的兴起。 2、海底扩张的新论证。 3、板块构造。 4、地体的概念。 重点难点: 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 第2页,共41页。 大陆漂移:是德国探险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他从的西洋两岸大陆边缘形态正好可以拼接起来的现象着手,搜集了大量有关地质构造、古气候、岩石和化石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相似性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设想。 第3页,共41页。 当时作为一个青年(32-35岁)气象学家,敢于大胆 提出较系统的大陆漂移假说(得益于古气候、古生 物和地质学的多学科结合),曾受到他岳父的劝阻 ,但通俗易懂的新颖学说立即引起学术界轰动。 第4页,共41页。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第一节 海底扩张说的兴起 一.大陆在漂移 1915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支持证据: (1)大陆轮廓的可拼接性(大西洋两岸大陆具有可拼接性)。 (2)地质上的证据: A:古生物化石(陆生动物化石相同,如中龙,分别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 B:岩层(非洲南部开普山脉二叠系岩层在南美洲发现、非洲高原前寒武纪片岩在巴西出现、北半球加里东褶皱带从挪威延伸到北美洲东海岸的加拿大和美国)。 第5页,共41页。 C:古冰川活动遗迹(石炭、二叠纪的冰川活动遗迹对南半球各大陆发生分裂漂移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在距今150Ma年前,地球表面有一个统一的大陆,称其为联合古陆,从侏罗纪开始分裂成几块,并各自漂移,形成如今的海陆格局。 其思想正确,但不能解释大陆漂移的机制。 霍尔姆斯提出地幔对流说,认为地幔对流驱动大陆漂移。 二.海底地质的考察 1.水深测量:可绘制海底地貌图 2.深潜水考察:查明世界大洋的洋脊情况。 3.海洋地球物理研究:查明洋底地质构造、物质成分。 4.海底钻探取样及钻孔样品研究:查明海底沉积物及基岩年龄、构造等。 三.海底在扩张 第6页,共41页。 1.洋脊的发现(其上有大量火山活动,冰岛每年以2cm的速度在扩张) 2.洋脊地震带的特征:为浅源地震(持续的引张力作用导致) 3.洋脊上沉积物分布的特征:裂谷带中最薄,向两侧对称式逐渐增厚;最厚只有500m-600m,年龄不超过侏罗纪。 4.两种大陆边缘 (1)稳定大陆边缘:具有陆架、陆隆、陆坡。 无火山活动、缺乏地震,是构造稳定地区。大西洋与陆地毗邻地区为稳定大陆边缘。 (2)活动大陆边缘:具有海沟、岛弧(山弧)、毕鸟夫带(由海沟向大陆方向依次出现浅源、中源、深源地震)。 有火山活动,地震频繁,是构造不稳定地区。太平洋与陆地毗邻地区为活动性大陆边缘。 第7页,共41页。 第8页,共41页。 第9页,共41页。 活动的大陆的边缘 第10页,共41页。 第11页,共41页。 第12页,共41页。 第13页,共41页。 毕鸟夫带的发现导致了消减作用概念的 产生。其地质意义说明一部分板块消减在另一板块之下,又称为其俯冲带,消减作用导致了海沟的形成,环太平洋岛弧(山弧)的形成。 5.洋底海山及火山岛链的意义 太平洋上有许多呈北西向线状排列,其火山锥的年龄由东南向北西方向依次变老。从海山的排列及其年龄变化的规律性可以推断,地幔顶部存在某种热源,称为热点。 热点是地幔深部热而轻的物质呈柱体上升到岩石圈底部而形成的。上升的地幔物质柱体,称为地幔柱。 由于热点保持着固定位置,而岩石圈板块却通过该热点向西北方向运动,故形成了洋底的一连串火山。火山的年龄必然是近热点者新,远热点者老;同时板块在移动中逐渐变冷而下沉。 6.海底热流值的分布规律:洋脊热流值极高、海沟热流值极低。 第14页,共41页。 第15页,共41页。 第16页,共41页。 四.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接受分裂,并不断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底在海沟处潜没。 扩张机制:由于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其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洋脊轴部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导致大陆的分裂和大洋的启开。 第二节 海底扩张的新论证 一.古地磁学的论证 1.地磁场转向年代表 地质历史中地磁的南、北极在不断交替,称为地磁场转向。与现在地磁场一致叫正向,相反则叫反向。 第17页,共41页。 海底扩张:美国的赫斯和迪茨在地幔对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这一学说认为,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处上升涌出,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成新的洋底,并推开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