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理版)3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3.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达 标 检 测
一、根底知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凋零 惆怅 风流倜傥 未雨绸缪
B.落榜 落枕 丢三落四 光明磊落
C.椽子 掾吏 缘木求鱼 不容置喙
D.规矩 咀嚼 踽踽独行 笑容可掬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身份 明澈 张惶失措 至高无上
B.册封 阑珊 变幻莫测 百尺竿头
C.风姿 功绩 惮精竭虑 察言观色
D.历练 撕杀 见微知著 天网恢恢
3.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责无旁贷
B.中央加大环保管理力度,在港商聚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治污也紧接着亦
步亦趋,局部港商显然对内地政府在环保上的态度猝不及防。
C.15 名英国士兵 4 月 5 日平安返回国内,不再投鼠忌器的英国政府对伊朗的态度明
显变得强硬起来。
D.那些保健品柜台的推销员们,身穿白大褂,正襟危坐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高深莫
测的仪器后面,让你错以为是医院前来义诊的医务工作者。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央电视台 “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
平安教育,提高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B.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缓解不可再
生能源的重要途径。
C.某些药品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有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属于病症,从而促使人们相
信一些在生活困境中产生的心灵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
D.全世界 “环境难民〞的队伍正在迅速扩大。造成 “环境难民〞的原因,是土地干
旱、荒漠化扩大、水灾、森林毁坏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
5.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合的使用符合标准的一项为哪项 〔 〕
A.白居易有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一同季节中,桃花何以忽
而“芳菲尽〞,忽而又“始盛开〞呢?
B.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常驻伊拉克新闻机构——新华社的首席记者,聂晓阳新近出版了
一本深入解读伊拉克的现场报告《为历史流泪》。〔中信出版社出版〕
C.他的节奏、他的理念,超越了大多数人,所以容易产生争议;有争议,说明受关
注;有争议,说明他人气旺。
D.《长江日报》的 “黄鹤楼 ·江城周刊〞用整张报纸 4 版的篇幅刊发了《楚同汉韵》
系列报道,对汉剧和楚剧作了大量的宣传。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精品资料文档
(整理版)3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一个诗人造诣,
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
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
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
之中。新诗文本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
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 “外形式〞
是对诗人的根本技艺和语言智性的验示,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
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 “外形式〞, “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 “内形式〞是
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 “内形式〞, “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
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 “内形式〞的建构,而对 “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
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 “内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