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叙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叙事 我通过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这一内容,使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真正做到实效。这就需要教师有教学策略。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在课堂提问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少部分学生都低头不语,我很纳闷,有时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有时还是能够叫到他们的名字。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心里很害怕,答题的声音很小。课下,我询问了这些同学原因,他们说:“不知道自己能否答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因此不敢回答,因为这种害怕导致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甚至结巴口吃等。 后来,我发现,为了不再体验那种难以承受的尴尬和羞愧,这些学生想方设法地也弄来各种教学参考书,并将上面的问题及答案背得滚瓜烂熟。由此可见教育上的很多失误大都源于对“错误”的处置失当, 教学管理的很多失误也大都源于对 “错误”的处置失当。一旦处置失当,受伤的将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只有牢固树立“错误是资源”的理念, 坚守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心,凭着丰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基本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理,修炼从容应变的教学智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和谐发展。说不定还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呢!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这样—个问题请学生思考:‘“ 我‘撕毁弟弟的风筝,这件事做得对不对?”一个学生马上把手举起来,迫不及待的说:“对,这体现了我对弟弟的爱护。”我接着问:“撕了他的风筝,为什么反而是‘爱护’”?这个学生天真地回答说:“因为弟弟贪玩,玩风筝不好。”我接着又问:“玩风筝有什么不好呢?”这个学生微笑着回答说:“耽误学习,学习成绩不好将来就没有好工作,就要出去打工。”我没有否定他的答案,而且我也微笑着说“噢。看起来这确实也能体现哥哥对弟弟的爱护。你请坐下。” 很明显,这个学生的发言与《风筝》一文所要表现的主旨和思想感情完全反了。但我还是很有耐心地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里有一个问题,当学生对文本解读有明显的不妥之处时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样处理是恰当的,体现了课堂教学机智。因为阅读对象是刚入初一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达不到课文的深度,不如鲁迅对社会、人生理解得深刻,没有必要勉强他一定要达到这样的深度。随着生活阅历增广,他一定会想通的。另外一方面,当初“我”撕小弟弟的风筝确实也就是基于“爱护”,只不过对爱护的理解不对,方法不当罢了。再说,像这位同学的看法在当前社会确实很有市场,如果想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会出现偏移,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更重要的是, 对学生的发言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护,为他们培育一个敢于说话、敢于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发表意见、有自信的心态。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生成的—个情境、—个问题、—个信息、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我们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确定一条最为适当的处置策略,既基于教师的爱,也取决于他的教学智慧。 让诗歌走入学生的生活——七下《诗两首》教学叙事上传: 喻曼 更新时间:2012-5-23 16:50:09 让诗歌走入学生的生活——七下《诗两首》教学叙事 在讨论《诗两首》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备课组的一致意见是这两首诗对学生均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却又是 现在的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或根本不会有这种阅历。但正如我们让学生们背诵的《论 语》一样,现在虽不理解,但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增长,必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我觉得教学这两首诗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内容,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延伸,这才可以让诗歌 的精神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我们教学这两首诗歌的初衷。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与诗歌的 距离多拉近一些,可以对诗歌产生亲切感,尽量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我觉得,余映潮老师所设计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方案抓住了这一课教学的关键,可以成为我教学的主要方案,我也是基本按照这一方案来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增加了一些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我着重解读了“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我要求学 生把诗歌中所说的三个不同的时间及其所代表的生活状态列举出来。“现在”——忧郁、令人失望;“未来”——充满希望。而我们满怀希望地走向未来,最终获得成功时,“现在”就成为了“过去了的”,而那段 充满了忧郁与失望的经历也就成为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为帮助学生认识,我先出示了另一种译诗: “不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