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pdfVIP

辽宁省凌源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2022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林庚先生的 《说 木叶 》开头引用屈原 《九歌》的名句,说明 木叶 已成为诗人笔下颇 “ ” “ ” 受钟爱的形象。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诗歌语言现象,林先生认为关键在于一个 木 字:它 “ ” “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这是 木 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 “ ” 林先生认为要说明 木 何以有这个特征,就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 在作为树 “ ” “ ” 的概念的同时,具有一般 木头 木料 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使我们更多地想到了树干, “ ”“ ” 林先生还谈到了木 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 所暗示的颜色。木 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 “ ” “ ” “ ”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 ‘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 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但笔者认为这样说并不恰当。人们看到 木 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树。人们看到 树 首先想 “ ” “ ” 到的也是一棵树。由 木 想到 木头 木料 等,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恐怕 “ ” “ ”“ ” 不是如此,至于由 木 想到门栓、棍子等,并由此产生一种 微黄与干燥之感 ,也显得同样 “ ” “ ” 牵强。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 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 带来了整个疏朗的 “ ”“ ” “ 清秋的气息 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 木 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比如陶渊明的 ” “ ” 《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 木欣欣以向荣 ,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 “ ”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树 就是 具有繁茂的枝叶的 , 与叶’都带密层层 “ ” “ ” “ ‘ 浓阴的联想 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诗中写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 树 的,比如杜甫写深 ” “ ” 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用的就是 树影 “ ” “ ” 而非 木影 。 “ ” 可见 木 也可以是充满活力,枝繁叶茂的,而树 也可能是叶落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 “ ” “ ” 树干的。如刘禹锡的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 ” 赠》),此诗 树 木 对举,和林先生的说法恰恰相反:行将枯萎的树不用 木 而用 树 ,生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