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患者的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教 学 目 标掌握腹腹外疝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了解腹外疝的实验室检查熟悉腹腹外疝的分类、病理生理改变; 基本概念疝 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腹外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腹股沟疝(斜疝、直疝)、股疝、腹壁切口疝、脐疝 1. 腹壁强度降低 → 是疝发生的基础 (1)先天性: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股管、脐环、腹股沟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2)后天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瘢痕、感染、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2. 腹内压增高 → 是疝发生的诱发因素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举重等病因注意:腹壁强度正常时,腹内压增高,则不致发生疝 病理解剖——疝的构成疝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疝囊: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状结构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小肠、大网膜)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临床类型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最常见) 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不引起严重症状 (大网膜)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静脉血流淤阻)不能回纳,出现动脉血运障碍难复性疝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肠,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弱,系膜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生血供障碍。 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疝:斜疝、直疝股疝 略切口疝 略脐疝 略 腹股沟疝 1、腹股沟区:位于下腹部前外侧壁、左右各一的三角形区域内界:腹直肌外缘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2、腹股沟管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深)的卵圆形裂隙(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浅)的三角形裂隙(耻骨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后壁:腹横肌筋膜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区解剖 直疝三角内边:腹直肌外缘外边:腹壁下动脉底边: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 指腹腔容物从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占腹外疝之90%。腹股沟直疝 指腹腔内容物由腹壁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腹腔外,不经过内也不进入阴囊。以老年男性多见。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 病因(1)先天因性素 :睾丸位于腹膜后L 2-3旁 下降 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未闭即成疝囊(2)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育不全腹股沟斜疝 睾丸下降与鞘膜形成 临床表现(1)易复性疝:腹股沟区肿块,梨型,男性可降至阴囊,女性可突入到大阴唇①站立、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时消失②手按浅环→病人咳嗽→膨胀冲击感③手指紧压深环→让病人起立、咳嗽→疝块并不出现→一旦移去手指→疝块由外上向内下突出(2)难复性疝:不能完全回纳,伴有胀痛腹股沟斜疝 临床表现(3)嵌顿性疝:多发生于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不能回纳,明显触痛,可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不及时处理将发展为绞窄性疝。(4)绞窄性疝:临床症状严重,可引起腹膜炎,发生脓毒症。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区半球形肿块 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状 极少发生嵌顿手指压迫内环,疝块仍可突出腹股沟直疝 鉴别点斜疝直疝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人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的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较多极少腹股沟直疝 股疝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股环、股管、卵圆窝而突出的半球形嵌顿和绞窄的机会最多股疝 1.透光试验 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与鞘膜积液鉴别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3.X线检查 疝嵌顿或绞窄疝可见肠梗阻征象辅助检查 1.非手术疗法:(1)1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可暂不手术。(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适应手术者。 处理:可用棉线束带、绷带、医用疝带压迫。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前壁加强腹股沟后壁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1)疝囊高位结扎术 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