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 汉字规范化问题 ;◎对汉字字形的规范,伴随着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始终。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荀子·解蔽)
◎政府行为为主的汉字正字活动 。;1、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时命太史籀整理大篆,编成《史籀》十五篇。
学童认识规范字的启蒙课本。
周制学童八岁入小学。
《周礼·地官·保氏》教学童六艺,“五曰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构形和使用的方法。;2、秦的“书同文”政策
开启了由中央政府领导的大规模的正字活动。
秦文公(东周初年)时才开始用文字记载史事。→文化落后的秦国只能沿用周代的文字。;①书同文
说文解字序:
秦始皇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三篇合称《仓颉篇》。;②秦系文字其它字体
Ⅰ、古隶(秦隶)→篆书草率写法的俗体字(不成熟的隶书)→将小篆圆转笔画改为方折笔画、略加简化。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即用古隶书书写。
小篆和古隶是秦代主要字体。用于简册、文书。;;Ⅱ、特定范围的六种书法艺术字体
大篆→用于简册
刻符→施于符传
摹印→缪篆。雕刻印玺
虫书→虫鸟之形。书于旗帜
署书→题于牌匾
殳书→刻于兵器;3、汉代正字
①汉武帝时代出现“蚕头燕尾”的今隶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之。(汉书·艺文志)
石建任郎中令上书奏事,后发现“马”字下曲为尾加四点当为五笔,自己少写一笔。→上谴死矣(史记·万石君列传);王充《论衡·自纪篇》: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童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②谶纬之学、望文生训
谶语:神预示国家兴亡、人间吉凶祸福的启示或隐语。
纬书:对“经”而言→对经书的解释。
王莽派人改定古文,如“曡”字本从“晶”从“宜”。日为阳,汉应火德,“晶”火德太盛,故改用三个“田”成“疊”字。用土德掩火德。
五德终始说(金木水火土);③东汉最著名的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的字书。
对汉字的一种规范
《后汉书·儒林传·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④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上书正定五经文字,刻“熹平石经”。
《礼记》、《尚书》、《周易》、《公羊传》、《论语》→20万字。
置于洛阳太学门外,观摩者众多,车马为之塞途,成为隶书正字规范。;4、唐代正字
科举初选后铨选:“四才”。
“身、言、书、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辞辩证;书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犹长。
①唐初颜师古奉太宗令撰定《五经定本》、《颜氏字样》,著《匡谬正俗》。;②唐文宗时镂刻石经→开成石经
于开成二年(837年)刻成。
共十二部经书。
成为宋元明清各代楷书的正字标准。
保存完整的最古碑刻经书。;5、宋代字书
①官修→《类篇》:1066年由司马光最后整理而成。
收字31319个,重音字21846个。
重古轻今,对民间俗字鲜有观照。
②个人编撰→《龙龛手鉴》:997年由辽僧人行均编撰。;原名《龙龛手镜》,因“镜”字与宋太祖祖父赵敬的“敬”字音同,为避讳,宋刻本改为“鉴”。
“龙龛”是佛寺之地,“犹手持鸾镜,形容斯鉴,妍丑是分。”→辨正字形。
收26430字。重视俗体、或体和佛经中的文字。;③创新派的字书
王安石《字说》。今已失传。
解字析词,探求文字的义理,正名辨物。
背弃六书,违反了文字形音义相统一的原则。一切说以会意,曲意附会。
谢启昆《小学考》卷十八载杨慎曰:;王荆公好解《字说》而不本《说文》,妄自杜撰。刘贡父曰:“《易》之观卦,即是老鹳,《诗》之小雅,即是老鸦。”荆公不觉欣然,久乃悟其戏。又问东坡:“鸠字何以从九?”东坡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恰是九个。”又自言“波者水之皮”,坡公笑曰:“然则滑是水之骨也。”;6、明代通俗字书
梅殷祚《字汇》(1615年),收字33179个。
以本义为起点,重视展示字义孳乳的源流脉络。
体例完善,归部合理,编排科学,训释全面,书证详备。
“于是老师宿儒,蒙童小子,莫不群而习之。”(年希尧《五方元音·序》;7、《康熙字典》
清代张玉书等奉旨编纂的《康熙字典》成为历代正字的总结,为汉字的形、音、义的确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无一义之不详,无一音之不备。
乾隆间,江西王锡侯编《字贯》,批评《康熙字典》“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仍茫然。”→满门抄斩;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奉皇帝之命作《字典考证》十二卷。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只纠正引文错误2588条。
既是古代字书的集大成,又为现代字典开辟新路。;二、汉字规范内容
四定:
对现行汉字在进行全面、系统、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