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ppt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功能重组 2、突触调制 失神经致敏/过敏及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所导致的突触效率的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敏感性增高 侧支长芽时突触的前终端可能扩大 侧支长芽时单突触的终端可长成双头 新生突触的位置可靠近胞体 突触间隙宽度可变窄 突触间隙内递质的浓度和突触对递质的回吸收速度增高 突触同时释放出协同作用递质 突触后位置的敏感性增高 树突膜的渗透性增高 树突上还有其他突触同时被激活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功能重组 (二)机制 3、轴突出芽和突触更新 轴突出芽和突触更新是CNS可塑性的重要形态学基础,也是神经再生的表现。 如果以形成新突触为终点,则突触更新包括了轴突出芽在内。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功能重组 3、轴突出芽和突触更新 (1)轴突出芽: 再生性出芽:受损轴突的近端再生,重新支配靶细胞。(成年动物难以证明其恢复为有功能的连接) 代偿性出芽:同一神经元轴突的未损伤分支扩伸支配靶细胞。 侧支反应性出芽:完好的神经元轴突终末在邻近的另一神经元轴突受损时出芽,并与之形成连接以代替蜕变轴突。(可以证明有功能的突触连接)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轴突损伤 再生性出芽 代偿性出芽 侧支反应性出芽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功能重组 3、轴突出芽和突触更新 (2)突触更新:指突触的丧失和更换。 包括下列步骤: 突触脱联及变性产物的清除。 轴突出芽及新突触前端的分化。 建立新的突触联接。 新突触的成熟。 出现突触小泡及突触前后膜密度增加。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功能重组 (二)机制 4、亚细胞水平-离子通道变化 离子通道改变作为CNS可塑性一种表现,源于对MS患者的研究。MS以病情的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患者生前核磁共振检查和死后尸检往往发现病理变化远比临床症状重。 Waxman 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电镜和电生理研究,证实:髓鞘再生后冲动传导的恢复是以Na+通道重组为基础的,脱髓鞘轴膜上出现结构上的重组,表现为在原先没有Na+通道之处出现Na+通道,使冲动传导得以进行。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 二、中枢神经再生 (一)概念 神经再生是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神经细胞,并整合到既有神经网络的过程。 必须有新的有功能的突触接触为目的。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 二、中枢神经再生 (二)历史 1、1965年 Altman 首次在成年大鼠脑内发现H3胸腺嘧啶标记的新生神经元,打破了中枢神经不可再生的观念。 2、1992年 Reynolds 创造性地建立了体外培养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干细胞的方法,证实了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神经干细胞。 3、1997年 McKay 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定义,认为神经干细胞是指能够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细胞群。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 4、实验性中风模型中,观察到脑室下层的成神经细胞迁移到纹状体,并表达新纹状体中棘状投射神经元的标记物,表明其具有代替局部缺血后丢失的神经元的潜能。 5、Minger 对卒中后1周死亡的84岁老年女性患者大脑进行免疫组化,发现在梗死灶周围及远离部位都有神经干细胞,并且大量的神经干细胞仅在梗死区域被发现,而在相应的对照侧却未被发现。另外,在两侧的侧脑室壁都能见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大面积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神经功能仍有所恢复 2011年1月9日颅脑DWI 2011年12月28日颅脑T2WI 2011年04月26日颅脑CT 第二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脑梗死后较重的Wallerian变性-神经功能损害轻 第三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DTT和TMS变化—没电也有功能 第四页,共五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脑梗死急/慢性期病灶区DWI/MRS变化 与运动功能恢复关系 Pearson r P Naa/Cr BI差值 0.181 0.305 NIHSS差值 0.139 0.432 Cho/Cr BI差值 0.176 0.318 NIHSS差值 -0.272 0.119 Naa/C

文档评论(0)

xiaoya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