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模板】.docx

《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模板】.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学时及学分 建议学时:32 学分:2 三、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PLC 应用技术》后续课程:《过程控制技术》《生产实习》《顶岗实习》 四、课程性质 《变频器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变频器操作能力,变频器选用、安装、维护能力,运用PLC 技术控制变频器运行能力,简单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变频器技术资料阅读与利用能力。 五、教学目标 1、变频器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变频器的能力。 2、变频器的选用、安装与维护能力 通过了解变频器控制方式的性能特点、变频器的防护等级、容量选择原则,使学生具备正确选择变频器的能力;通过训练以及故障分析与处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安装、维护变频器的能力。 3、运用PLC 技术控制变频器运行的能力 通过具体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运用PLC 技术控制变频器运行的能力。4、简单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通过学习变频器典型工程应用实例,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能设计简单变频器控制系统的能力。 5、变频器技术资料阅读与利用能力 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变频器技术资料、从而利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六、能力要求 1、变频器操作能力 具备熟练操作MM420 变频器的能力。 熟练MM420 变频器键盘操作; 熟知MM420 变频器控制功能,熟悉其参数代码,平均10 秒设定一条参数; 熟悉变频器接线端子,能根据控制任务接线图快速完成接线。 2、变频器的选用、安装与维护能力 能够根据负载特性、安装环境准确选用变频器; 能够正确布线,特别是屏蔽线和接地线; 能够根据干扰源及干扰信号的传播方式,实施适宜的抗干扰措施。 能够根据变频器故障现象,分析出故障原因并实施维修。 3、运用PLC 技术控制变频器运行能力 序号项目名称工作任务总学时(32) 序号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总学时(32) 1 变频器的基本控制 认识变频器 西门子MM420 变频器电动机启停控制 西门子MM420 变频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0 2 变频器的多段速度控制 三段速度控制 七段速度控制 4 3 变频器的工频/变频切换 手动切换 用 PLC 控制切换 6 4 变频器的PID 控制 面板设定目标值PID 控制 端子选择多个目标值PID 控制 4 5 变频器的工程应用 恒压供水 风机的变频调速 变频器在生产线传送带上的应用 6 6 变频器的选用、安装与维 护 变频器的选用 变频器的安装 变频器的维护 2 正确编制PLC 控制程序。 4、简单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制出系统框图; 能够正确绘制系统接线图; 能够正确设定系统参数。 5、变频器技术资料阅读与利用能力 会查阅变频器技术资料; 能够看懂变频器技术资料; 会在技术资料的帮助下完成控制任务。 七、教学内容 八、教学要求 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简化理论知识讲授。 2、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 3、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4、在多媒体教室和PLC 与变频器实训室完成教学。 5、每次授课前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做好相关实训设备的准备工作。 九、考核方式 1、采用项目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2、考核组织 每个项目以小组形式在PLC 与变频器实训室完成。3、评分标准 采用项目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每个项目按百分制计算,其中专业能力水平考核占80%, 职业素养评价占 20%。具体如下: 专业能力水平考核 项目分析占 10%,方案设计占 20%,方案实施占 40%,项目答辩占 10%。 职业素养评价 主要考核学生的纪律意识、6S 意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能力等。 十、教学评价 学院专门教学评价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主要包括: 1、对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2、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评价,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课程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是否能够胜任课程教学。 4、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教学要求。 5、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否使学生达到能力要求。 十一、教学组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学期授课计划,依据各主题内容的特点选定适合的教学场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根据反馈的各种教学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十二、说明 本课程标准在执行时安排在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授课效果最佳。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