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三版)第十章 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pptxVIP

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三版)第十章 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 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3;一、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在上海,文艺界、戏剧界的抗战救亡运动迅速展开。上海沦陷后,武汉成为文学 活动中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统区的抗日进步文学活动呈现某种停滞状态。 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又在上海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文学活动,创作出了许多鼓舞人 心的优秀作品。 1940年前后,文艺界又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形式问题 的学习和讨论,毛泽东也提出 “新鲜活泼的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 气派”和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等看法。而胡风等人,则从 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上,以更广阔的文艺视野论述民族形式问题,将民族形式和现 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见解独到深刻。这一场讨论,对于新文艺向民族化、 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五四”新文艺的方向在讨论中得到了肯定和 发展。;二、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第二,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 文艺要不要为抗战服务以及怎样为抗战服务?这是当时文艺界思想争论的一个焦 点问题。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就有些评论家把当时大量出现的通俗的小型抗日作品, 称为 “抗战八股”,把作家积极从事抗日文艺活动,深入前线,叫做 “前线主义”。武汉 失陷后,梁实秋提出了文艺 “与抗战无关”论。他在重庆 《中央日报》的副刊上发表 《编者的话》,对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 “文协”提出异议,并公开征求描写 “与抗战 无关的材料”,声称 “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写出来的却是 “空洞的抗战八股”。 梁实秋的主张,在当时遭到许多批评。重庆的 《抗战文艺》、 《文学月报》、 《大公报》、 《新蜀报》等,连续发表了罗荪、陈白尘、宋之的、张天翼等人的批判文章,认为:在 抗日战争中,“作为时代号角,反映现实的文学艺术,更其不能例外的要为祖国的抗战 服务”,不可能与抗战无关。;第三,抗战文艺运动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 式,如街???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抗战初期,国民党文禁有 所放松,作家抗日情绪高涨。各种朗诵诗、街头剧、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小型作品 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小型通俗作品适应了迅速反映抗日斗争 现实的需要,较快发挥出宣传鼓动的作用,使人民大众乐于接受。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小 型戏剧十分繁荣。广大戏剧工作者针对部队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流动演出的过程中创 作了大量的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以简便、灵活的形式发挥了文艺的宣传功能。 ;9; ;值得注意的是,初期还出现了集体创作戏剧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 《保卫卢沟 桥》,全剧气势宏伟,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日精神。剧本着重在气氛的渲 染,对于人物的塑造不够注意。这种戏剧的集体创作形式,适合及时反映抗日现实的 需要,在延安有周扬、沙可夫等的 《血祭上海》,在广州有夏衍等的 《黄花岗》,在西 安有萧红、端木蕻良等的 《突击》,在武汉有罗荪、锡金等的 《台儿庄》和崔嵬、王震 之等的 《八百壮士》,一时成为风尚。 在小型戏剧繁盛的同时,诗歌创作也相当活跃。不但像郭沫若这样 “五四”前后 登上诗坛的著名诗人,写出了抗战的作品,而且原来的一些小说家,如王统照、艾芜、 老舍等,也写出了一些反映全民抗战的诗篇。一些青年诗人,如艾青、田间、臧克家、 何其芳等,纷纷成长起来,成为抗战诗歌阵地上的先锋和主将。短诗占据了抗战初期 诗歌的主要地位,其中尤以朗诵诗和街头诗最为风行。它反映了抗战诗歌运动的特色 和新动向。;街头诗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岩头诗等,顾名思义,这些诗歌写出来后,或在街 头、岩石上张贴,或印成传单散发,是一种紧密配合当前斗争,比较直接地发挥宣传 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形式。因此,作为一个运动,它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环境里, 必然会受到各种阻力,无法广泛地开展;街头诗运动主要是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里 流行。1938年8月7日,被当时在延安的诗人称为 “街头诗运动日”,在延安的大街小 巷、墙头和城墙上张贴起街头诗。《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号召人们 “不要让乡村的一堵 墙,路旁的一片岩石,白白地空着”,认为街头诗运动 “是使诗歌服务抗战,创造大众 诗歌的一条大道”。稍后,在一些抗日民主根据地,街头诗运动也逐渐展开。;报告文学在这时也发挥了文艺 “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 它在抗战爆发后,进一步蓬勃发展。由于这种文学形式具有活泼、敏捷和富有战斗性 的特点,能够将当前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通过形象的手段迅速地反映出来,适合人民 大众的需要,因此,抗战初期各种报章杂志广泛地登载报告文学作品,成为一时的风 尚。除个人的作品之外,集体创作的大型报告文学集也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