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弯曲实验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纯弯曲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 (4)理论正应力 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即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得到主梁纯弯曲CD段横截面上任一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CD段的截面弯矩(常值),为惯性矩,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5)实测正应力 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CD段上取5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1、2、3、4、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5个电阻应变片,如图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5.3所示的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1-5分别贴在横力弯曲区,6-10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Page 2 of 10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根据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片粘贴到被测构件表面,构件在受到外载荷作用,发生变形,应变片因感受测点的应变,而同步发生变形,从而自身的电阻发生变化。电阻应变仪通过设定的桥接电路的测量原理,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最后通过应变仪内部自带的存储器和计算器(具有设定的程序计算公式),进行反馈计算输出应变值。 根据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变形的平面假设,即所有与纵向轴线平行的纤维层都处于轴向拉伸或压缩。所以横截面上各点均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应用轴向拉伸时的胡克定律,即可通过实际测定各点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不同高度处相应的正应力实验值,我们有 这里,表示测量点,为材料弹性模量,为实测应变。 有关的参数记录 梁截面15.2,40.0 力臂150.0,横力弯曲贴片位置75.0 贴片位置 0 Page 3 of 10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6)误差分析 两者误差 四、试样的制备 由教师完成。 五、实验步骤 1、开始在未加载荷的时候校准仪器。 2、逆时针旋转实验架前端的加载手轮施加载荷。加载方案采用等量加载法,大约500N为一个量级,从0N开始,每增加一级载荷,逐点测量各点的应变值。加到最大载荷2000N;每次读数完毕后记录数据。 3、按照上述步骤完成了第一遍测试后卸掉荷载再来一遍。 4、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 载荷 节点应变() -500N/-503N -996N/-1003N -1498N/-1497N -1994/-2000N 1 -62 -114 -166 -212 -56 -110 -158 -210 平均值 -59 -112 -162 -211 2 -26 -50 -76 -98 -24 -48 -72 -100 平均值 -25 -49 -74 -99 3 0 2 2 4 0 2 2 0 平均值 0 2 2 2 4 28 54 78 104 24 54 76 102 平均值 26 54 77 103 5 56 106 156 202 52 106 152 202 平均值 54 106 154 202 Page 4 of 10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载荷 节点 -500N/-503N -996N/-1003N -1498N/-1497N -1994/-2000N 6 -112 -206 -298 -382 -100 -196 -284 -378 平均值 -106 -201 -291 -380 7 -50 -96 -140 -182 -50 -96 -140 -186 平均值 -50 -96 -140 -184 8 2 12 16 22 0 12 16 22 平均值 1 12 16 22 9 60 122 180 234 62 122 176 234 平均值 61 122 178 234 10 114 218 332 422 108 216 318 426 平均值 111 217 325 424 其中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10GPa,高度h=40.0mm,宽度b=15.2mm,我们可以算得 其中CD段为纯弯曲,,其中P为载荷,a为AC段的距离。AC段中的部分,;a=150mm,c=75mm. 代入计算 在纯弯矩段理论上,实际上,其中误差 Page 5 of 10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载荷 节点位置 节点应力() 501.5N 999.5N 1497.5N 1997N 1 理论值 -4.63968 -9.24698 -13.8542 -18.47545 测量值 -1.2390 -2.3520 -3.4020 -4.4310 相对误差 0.73295 0.74564 0.75444 0.76016 2 理论值 -2.31984 -4.62349 -6.92714 -9.23772 测量值 -0.5250 -1.0290 -1.

文档评论(0)

175****4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