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畜牧渔业 7篇
内容提要:
? 光合细菌在魁蚶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 一例犬肌无力的临床诊治
?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预防
? 东北地区鱼类病害的防治
? 羊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初探
? 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全文共16898 字
光合细菌在魁蚶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摘 要】采用升温促熟的方式培育魁蚶亲贝,经产卵、孵化、选幼,筛选出健康苗,在亲贝培育和幼体培育中采用投喂光合细菌的方法,结果发现投喂光合细菌的亲蚶性腺发育提前1~2d,投喂光合细菌的幼体变态率和生长速度均高于不使用光合细菌的幼体。后期培育中同时采用室外虾池所培育的饵料,效果较好,在500m3水体中,共育出健康稚贝37亿,海上中间培育,使用过光合细菌的幼体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
关键词:魁蚶;苗种培育;光合细菌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蚶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的北部。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辽宁等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进行魁蚶室内人工育苗探索。近几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魁蚶的养殖产业也不断扩大,优质健康魁蚶苗种的培育是对魁蚶养殖产业的保证,同时也为自然海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优质的苗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亲贝选自荣成自然海区5月下旬采捕的2~3龄成蚶,壳长7~12cm,体质健壮,外形完整,壳面绒毛脱落较少,无寄生虫和病害。本次培育使用亲贝1800个。
1.1.2育苗池采用原扇贝培育池,水体约500m3,共20个培育池,配备预热池。
1.1.3饵料主要的饵料种类有室内培育的硅藻、小球藻、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等。同时利用室外闲置虾池进行室外单细胞藻的肥水培养,以保证高温阴雨所导致的饵料供应不足。其中10个苗池投喂光合细菌的为A组,另外10个不投喂的为B组。
1.1.4附着基利用扇贝育苗使用过的红棕绳,经过消毒、浸泡、捶打、蒸煮,处理干净后晒干备用。
1.2方法
1.2.1亲蚶的入室暂养采用浮动式网箱暂养,亲蚶的雌雄外观不易区别,暂养密度为35个/m3,A组、B组各使用亲贝900个。入池后水温保持在16℃三天不变,在此期间清除附着在贝壳上的脏物和附着生物。
1.2.2亲蚶的升温促熟亲贝的入池水温为16℃,入池稳定培养3d后,每天升温1℃,升至21℃后,恒温培育待产。每天早晚各换水1/2,吸底2次,保持连续微量充气,将光照度控制在500lx。饵料以小球藻、小硅藻和金藻为主,日投饵约20万~40万个细胞,每隔2~4h投喂一次。
1.2.3亲蚶暂养管理暂养期间A组每日投喂光合细菌约8亿个/m3,B组不投喂光合细菌。每天早晚各换水1/2。每隔2~4h投饵一次,每次投饵密度保持2万~4万个/mL。室内光照低于500lx。
1.2.3产卵与孵化解剖、镜检确定亲贝卵子发育成熟,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将亲蚶置于产卵池中,使其自然产卵排精。雌蚶排卵粉红色,雄蚶排精为白色烟雾状,因雌、雄魁蚶难以从外部形态区分,发现雄蚶排精后立即将其挑出,并及时搅开堆聚的卵子,捞出池中的泡沫。对密度过大的产卵池用虹吸法重新布池,产精过多进行洗卵2~3次,最终使产卵池的卵子密度为60~80粒/mL。
孵化过程中,每小时搅池一次,气量开大,避免卵子下沉。施加1~2mg/L的青霉素抑制病原菌繁殖,并全池泼洒Na2-EDTA4mg/L。
1.2.4幼虫的培育
选幼产卵22h后,受精卵发育为D形幼虫,用300目的筛绢网收集中上层健壮的幼虫,淘汰池底畸形 的至培育池中进行培养,A组、B组密度均控制在7~8个/mL。
投喂选幼后施加1~2mg/L的青霉素,以后A组每日投喂光合细菌5亿~10亿/m3,B组不投喂光合细菌,光合细菌使用前置于塑料桶内充气培养6~7h。饵料以金藻为主,每天投喂6~8次,每次投喂2万~6万个/mL。壳顶幼虫期,适当增加投喂量,可增加至6万~8万个/mL,具体根据幼体胃的饱满程度和水中的残饵来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并对D形幼虫的数量和生长情况进行检测。
水质控制水温控制在23~25℃,A组每天换水1次,B组每天换水2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2。初期用300目筛绢网箱换水,后期选用200目的筛绢网箱。A组每隔6d倒池一次,B组每隔4d倒池一次。倒池时注意不要损伤幼体,跑漏幼体。
附着基的投放当幼虫20%发育至眼点幼虫时,壳长在200~270μm(见图1),投放处理消毒好的棕绳附着基,棕绳投放前需用10mg/L的青霉素浸泡1h,每立方米水体投放红棕绳400m。幼虫附着时,附着基上出现丝状物聚集成团。约6d后附着完毕。
稚贝的培育幼虫附着变态率30%~40%时开始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1/2,逐渐增加投饵量,饵料以金藻、小球藻、扁藻为主,藻类的数量7万~8万个/mL,并辅以海洋光合细菌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畜牧渔业论文7篇: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及其防治对策 .doc
- 畜牧渔业论文7篇:宠物治疗中赫氏反应和类赫氏反应的避免方法 .doc
- 畜牧渔业论文7篇:规模猪场断奶仔猪呼吸道病的发生及防控 .doc
- 畜牧渔业论文7篇:虹鳟鱼养殖发展研究概况 .doc
- 畜牧渔业论文7篇: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doc
- 畜牧渔业论文7篇:牛瘤胃积食的综合防治措施 .doc
- 畜牧渔业论文7篇: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doc
- 畜牧渔业论文8篇:母猪常见泌尿生殖疾病及手术治疗 .doc
- 畜牧渔业论文8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 .doc
- 畜牧渔业论文8篇:夏季蛋鸡常见病的综合防治 .doc
文档评论(0)